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1期

发布时间:

2023/1/6 10:25:32

浏览次数:

15829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3年第1期                               总第464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三年一月六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l  截至12月3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月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月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l  截至1月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截至1月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截至1月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科研动向

l  特殊功能性核糖体影响精子的结构与活力

l  自愈合离子皮肤领域取得进展

l  山东大学姜新义团队开发基于Th17细胞的可跨血脑屏障递药系统,治疗多发性硬化

l  《细胞》子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或许还是要从逆转神经元衰老入手!

l  感染新冠为什么会眼睛痛?最新研究揭示新冠病毒会引起视网膜炎症、影响深度知觉

l  早期胃癌有了分子影像检测新法

l  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 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曙光

l  真菌脑膜炎主要病原体类群特有繁殖方式调控基础和进化途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l  研究揭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较高且与认知障碍存在关系

l  中国骨科专家大幅提升保肢水平 超显微手术造福患者

l  新毒株XBB具有目前已知最强逃逸能力,二次感染风险或升高

l  Nat Commun:常见的食物染料诱惑红或会诱发人类炎性肠病的发生

l  网传新毒株更易侵犯消化系统,得囤些诺氟沙星 关于新冠腹泻,这些事情应该知道

l  微生态药物:治疗疾病从“肠”计“益”

l  感染新冠后,出现眼部症状如何缓解

l  AI预测蛋白质结构获突破 智能机器人多领域显身手

l  美媒:研究表明,多喝水能够延缓衰老

l  施一公团队发现APOE4受体,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最强风险因子致病原因

l  Nature子刊:高强/黄河团队合作绘制肝癌组织乳酰化修饰图谱

l  Nature子刊:李毓龙团队开发新型催产素荧光探针,揭秘神经肽的时空动态调控

l  PNAS:新冠病毒通过感染人类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影响大脑功能

l  XBB.1.5在国外传播情况怎么样?

l  模拟人体离子传输机制 仿生皮肤可进行自我愈合

l  清华大学杨悦团队评估国产和进口同类肿瘤靶向药的价格、有效性及安全性

l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基于中药营养疗法的间歇性断食,让近一半2型糖尿病患者告别降糖药

l  全球新冠后遗症患者预计近1.45亿,“阳康”后还要警惕这些「新冠后遗症」!

l  《柳叶刀·肿瘤学》: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对抗各种HER2阳性实体瘤的利器!

l  柳叶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的“罪魁祸首”,3点教你彻底根除


舆情信息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l  公安部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违法犯罪活动

l  应对新冠病毒要合理用药

l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农村疫情防控

l  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及相关用品违法犯罪活动

l  感染XBB1.5会大便失禁?专家:没科学依据,更不必囤纸尿裤

l  浙江:按年龄有序发放“防疫包”

l  刘国中在四川、重庆调研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

l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全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

l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

l  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开展

l  因时而动,及时调整医保政策

l  保障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治疗 首个国产ECMO产品获批上市

l  2023年怎么干?国家药监局: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l  贵州:远程医疗打通农村防疫“最后一公里”

l  山西:向农村地区免费供应基本退烧药品


热点追踪

截至1231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2023-01-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31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13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6例(广东31例,上海3例,黑龙江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5102例(广东1784例,北京718例,福建562例,广西399例,重庆272例,陕西211例,四川180例,云南162例,湖南151例,湖北103例,江西74例,山西72例,天津62例,辽宁62例,宁夏58例,上海57例,黑龙江43例,河南27例,江苏26例,浙江16例,山东15例,河北13例,安徽10例,吉林7例,贵州7例,内蒙古6例,甘肃3例,海南2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在四川;新增疑似病例13例,均为本土病例(北京10例,福建2例,广东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20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4例,本土病例1170例(广东801例,天津87例,福建84例,河南46例,北京28例,重庆19例,黑龙江17例,山东15例,四川13例,河北10例,宁夏9例,上海8例,湖北8例,山西7例,内蒙古5例,湖南3例,贵州3例,吉林2例,云南2例,陕西2例,江西1例),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0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408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923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830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31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66298例(其中重症病例27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63566例,累计死亡病例5249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35472例,现有疑似病例5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36340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13539例(出院112465例,死亡1180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501例(出院2207例,死亡45例),台湾地区8847360例(出院13742例,死亡15253例)。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09/202301/t20230101_263164.html

截至11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2023-01-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52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4例(广东17例,黑龙江3例,上海2例,四川1例,云南1例);本土病例4499例(广东1555例,福建512例,北京440例,广西273例,重庆266例,湖南225例,陕西172例,四川124例,湖北112例,云南98例,贵州88例,黑龙江84例,宁夏80例,山西68例,上海67例,天津65例,江西62例,辽宁52例,吉林30例,兵团24例,河南23例,江苏18例,内蒙古17例,山东15例,浙江14例,河北11例,安徽2例,海南2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在四川;新增疑似病例15例,均为本土病例(福建5例,兵团5例,北京3例,贵州2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5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8例,本土病例526例(广东261例,福建68例,河南33例,天津30例,北京25例,重庆19例,陕西19例,山东15例,山西8例,上海8例,黑龙江6例,云南6例,湖北5例,湖南5例,广西4例,四川4例,内蒙古2例,吉林2例,浙江2例,宁夏2例,江苏1例,青海1例),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2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404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926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85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1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0221例(其中重症病例304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64120例,累计死亡病例5250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39995例,现有疑似病例6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39053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15172例(出院113061例,死亡1186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615例(出院2294例,死亡47例),台湾地区8872746例(出院13742例,死亡15273例)。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09/202301/t20230102_263166.html

截至12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2023-01-0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83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9例(广东18例,黑龙江4例,上海3例,四川2例,浙江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4804例(广东1829例,福建501例,北京411例,广西383例,重庆236例,湖南228例,陕西175例,湖北137例,山西109例,江西91例,四川91例,云南88例,青海73例,天津69例,宁夏63例,贵州44例,浙江39例,辽宁37例,黑龙江36例,上海31例,吉林30例,兵团26例,内蒙古23例,河南21例,河北13例,安徽6例,山东6例,江苏5例,新疆3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均为本土病例(四川2例,黑龙江1例);新增疑似病例11例,均为本土病例(福建4例,兵团4例,北京2例,广东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83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5例,本土病例796例(广东410例,福建93例,河南61例,重庆41例,辽宁39例,陕西31例,山东19例,北京16例,湖北14例,天津13例,四川12例,宁夏11例,河北8例,上海7例,黑龙江5例,内蒙古3例,广西3例,云南3例,山西2例,青海2例,吉林1例,浙江1例,江西1例),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6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98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929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89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4188例(其中重症病例330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64951例,累计死亡病例525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44828例,现有疑似病例7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40853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16495例(出院113485例,死亡1194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693例(出院2408例,死亡52例),台湾地区8889346例(出院13742例,死亡15299例)。

    摘引网址: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09/202301/t20230103

截至13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2023-01-0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68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例(广东2例,上海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7685例(广东2917例,北京820例,福建732例,广西690例,湖南342例,重庆262例,四川204例,山西179例,天津176例,云南150例,湖北144例,陕西143例,江西133例,上海126例,宁夏102例,贵州93例,黑龙江85例,山东66例,新疆61例,内蒙古50例,浙江45例,辽宁40例,河南31例,吉林29例,兵团29例,河北15例,西藏9例,安徽8例,江苏2例,海南2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均为本土病例(黑龙江1例,山东1例,湖北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新增疑似病例18例,均为本土病例(福建6例,西藏5例,北京3例,贵州2例,上海1例,重庆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49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1例,本土病例3464例(广东2773例,福建131例,河南85例,山西52例,北京50例,黑龙江47例,湖南39例,河北32例,重庆31例,陕西31例,新疆31例,四川23例,江西22例,海南16例,云南14例,上海12例,辽宁11例,天津10例,湖北10例,青海9例,广西7例,宁夏7例,内蒙古6例,山东6例,浙江3例,西藏2例,兵团2例,吉林1例,江苏1例),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90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71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929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92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3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8308例(其中重症病例389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68446例,累计死亡病例525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52517例,现有疑似病例7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434849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17695例(出院113823例,死亡1201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803例(出院2502例,死亡56例),台湾地区8914351例(出院13742例,死亡15321例)。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09/202301/t20230104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3-01-0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截至20231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7894.6万剂次。

摘引网址: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2208/202301/t20230103

截至14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2023-01-0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4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308例,均为本土病例(广东3412例,广西1285例,福建807例,北京798例,上海510例,湖南437例,山西224例,重庆214例,云南175例,湖北174例,江西150例,天津126例,四川124例,陕西122例,河南91例,贵州90例,黑龙江81例,宁夏74例,新疆65例,山东63例,吉林58例,浙江53例,河北36例,辽宁36例,兵团35例,江苏27例,内蒙古26例,西藏8例,甘肃4例,安徽3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在山西;新增疑似病例35例,均为本土病例(福建22例,贵州9例,北京1例,山东1例,广东1例,广西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02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本土病例2007例(广东1384例,福建121例,北京104例,河南65例,重庆56例,山西53例,陕西33例,云南20例,黑龙江19例,上海19例,山东19例,四川19例,宁夏19例,湖南14例,天津11例,内蒙古10例,辽宁6例,西藏6例,江苏5例,江西5例,湖北5例,广西5例,浙江4例,河北2例,吉林1例,海南1例,青海1例),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14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55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929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940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4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5498例(其中重症病例450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70469例,累计死亡病例5259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61825例,现有疑似病例10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470296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19188例(出院114331例,死亡1208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907例(出院2607例,死亡61例),台湾地区8948201例(出院13742例,死亡15338例)。

摘引网址: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09/202301/t20230105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3-01-0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截至2023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7960.7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2208/202301/t20230104

截至15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2023-01-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54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例(广东4例,黑龙江1例);本土病例9543例(广东3143例,广西1807例,福建924例,北京840例,湖南413例,山西252例,湖北252例,重庆235例,四川185例,云南169例,江西162例,天津154例,陕西132例,上海125例,宁夏125例,黑龙江104例,山东84例,贵州69例,浙江68例,新疆52例,河南48例,内蒙古37例,吉林37例,辽宁34例,兵团30例,河北29例,江苏23例,甘肃4例,西藏3例,海南2例,安徽1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均为本土病例(黑龙江1例,江西1例,山东1例,重庆1例,四川1例);新增疑似病例25例,均为本土病例(湖南16例,广西5例,福建3例,贵州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78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8例,本土病例2769例(广东1833例,福建142例,云南135例,江西123例,北京85例,山西85例,新疆54例,重庆42例,四川38例,陕西35例,浙江26例,天津23例,河北20例,黑龙江17例,上海16例,江苏15例,宁夏14例,湖南12例,湖北11例,内蒙古9例,辽宁7例,广西5例,青海5例,贵州4例,西藏4例,吉林3例,山东3例,安徽2例,河南1例),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07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42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930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95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5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92184例(其中重症病例501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73256例,累计死亡病例526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1373例,现有疑似病例11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50339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20685例(出院115033例,死亡1214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3009例(出院2682例,死亡63例),台湾地区8979699例(出院13742例,死亡15383例)。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1809/202301/t20230106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3-01-0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截至20231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035.4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2208/202301/t20230105

科研动向

特殊功能性核糖体影响精子的结构与活力

2023-01-03    科技日报

核糖体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合体,它能将信使RNA(mRNA)“翻译”成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男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中,也存在复杂的“翻译”过程。但是,这种“翻译”是否由一个特殊的核糖体完成,此前并不清楚。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沙家豪、郭雪江团队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燕、江涛团队研究发现,一种雄性生殖细胞特异的核糖体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蛋白共翻译折叠功能,并明确了精子蛋白质如何在其生命周期中保持功能和稳定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证实了核糖体蛋白在不同器官和发育阶段的差异性,并发现雄性生殖细胞具有特殊的功能性核糖体。

   “在雄性生殖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RPL39L。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参与核糖体多肽出口通道的构成。生殖细胞核糖体会合成精子形成所需要的蛋白质。多肽出口通道的大小不同、理化性质的改变,都会影响精子蛋白的折叠情况,并最终影响蛋白的稳定性和精子的结构与活力。”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博士李会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此次研究中,特殊核糖体较为宽敞的多肽出口通道更有利于精子相关蛋白的折叠,使得精子蛋白稳定,精子活力较高。反之,特殊多肽出口通道没有充分折叠的情况下,精子蛋白稳定性就会下降,继而导致精子畸形和活力降低。

李会玲表示,这种生殖细胞特异核糖体的发现,扩展了大家对核糖体功能和哺乳动物蛋白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表达模式调节的理解。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3/c14739-32598366.html

自愈合离子皮肤领域取得进展

2023-01-03    宁波材料所

人体皮肤是一个重要的身体器官,它能够通过离子传输机制实现机械外力的感知,例如压力、应变以及扭转等。同时,它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够在外部损伤后恢复初始功能。受人类皮肤感知结构的启发,已经有个别研究团队报告了几种具有离子传输机制的离子皮肤。它们具有高抗干扰性、出色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对静态和动态刺激的出色响应。然而,这些离子皮肤很容易受到持续磨损引起意外机械损伤,导致功能中断或设备寿命减少。因此,与人类皮肤类似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恢复受损功能以确保稳定性和增加设备使用寿命所必需的重要固有属性。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团队基于多年的自愈合材料和电子皮肤的研发经验(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32, 2106341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31,2009869 Chemical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20, 127691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10,128363 ACS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1072 MaterialsToday Physics, 2020, 14, 100219.),同时与韩国汉阳大学教授Do Hwan Kim团队、韩国忠南大学教授Kyung Jin Lee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灵敏且可自修复的离子皮肤。它拥有像人体皮肤一样的弹性且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灵敏的触觉功能可以随着伤口的愈合而恢复。

研究团队根据触觉细胞的机械刺激响应原理,模拟真实人体皮肤的自愈功能和生物离子信号传递机制,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动态二硫键功能基团和氯取代基的新型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动态二硫键一直在进行可逆的动态键合,无需额外的能量即可使伤口在室温下也能快速自主自愈。他们以离子液体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填充入上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以后,开发出新型的离子导体;以银纳米线为柔性电极,聚氨酯为封装材料,组装成目标离子皮肤。由于聚氨酯中引入的氯取代基电负性较大,与离子液体间具有可逆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通过机械刺激改变氯取代基与离子液体之间可逆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即时电容和初始电容的差值,从而提高灵敏度。不仅如此,该研究工作还系统地阐述了压电离子动力学(piezo-ionicdynamics)机制,以解释高灵敏度的引发原理。这项研究成果模拟了类似生物触觉细胞的离子信号传输系统,根据力的变化控制离子导体内部的离子分布,最大限度地提高触觉感知。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同时恢复伤口和触觉功能的离子皮肤技术的新概念,有望应用于可穿戴医疗领域中的人机接口。

相关成果以Ultrafast,autonomous self-healable iontronic skin exhibiting piezo-ionic dynamics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ad6e5426646.html

山东大学姜新义团队开发基于Th17细胞的可跨血脑屏障递药系统,治疗多发性硬化

2023-01-03    生物世界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性自身免疫疾病,以脱髓鞘、轴突损伤和神经变性为特征,目前临床尚无治愈办法。MS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了MS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CNS病灶部位的Th17细胞参与了MS的发生与进展。

Th17细胞可表达高水平的IL-23受体和颗粒酶B,以使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BB)迁移并随后促成慢性CNS炎症。Th17细胞的大量浸润导致Th17细胞与免疫抑制Treg之间的失衡,这与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Th17细胞是一类具有功能适应性,即可塑性的细胞,在CNS炎症部位原位调节将促炎性的Th17细胞转化为抗炎性的Treg细胞可能有助于炎症的清除,可作为MS的治疗策略。

(氨基氧基)-乙酸(AOA)可抑制吡哆醛5'-磷酸依赖性转氨酶来减少FOXP3基因座的甲基化,并增加FOXP3的表达进而诱导Th17细胞转分化为Treg细胞。然而,由于BBB的存在,包括AOA在内的大多数药物在CNS中的渗透效率相当有限。因此,开发可跨过BBB的药物递送系统对于MSCNS部位疾病至关重要。临床和临床前证据均表明血源性Th17细胞能通过BBB并迁移至MS病灶部位,导致脑内Th17细胞的大量浸润和局部炎症加重。因此,利Th17细胞作为“特洛伊木马”细胞递药载体,用于治疗药物跨BBB级联递送并归巢至MS病灶部位。

近日,山东大学药学院姜新义教授团队在 AdvancedMaterials 期刊发表了题为:TrojanHorse Nanocapsule Enabled in Situ Modulation of the Phenotypic Conversion ofTh17 Cells to Treg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Sclerosis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可跨血脑屏障并进行表型转换的Th17细胞背包递药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的治疗。

观察到多发性硬化(MS)患者和动物模型中活性氧(ROS)的分泌增加,研究团队首先设计并构建了用于炎症表型转换药物(AOA)递送的ROS响应性纳米胶囊(nC)以实现药物在炎症部位的精确释放。

然后,通过nC表面的马来酰亚胺基团与细胞表面游离的硫醇偶联,将药物载体纳米胶囊连接到Th17细胞的表面形成Th17细胞“特洛伊木马”共递药系统(Th17-nC)。通过体外培养发现nC的缀合不改变Th17细胞关键的包括跨BBB在内功能,但可通过加载的AOA可将Th17细胞转化为Treg表型。

在静脉注射到MS模型小鼠后,Th17-nC跨过BBB迁移并在MS损伤炎症部位富集。局部产生的ROS促进AOA释放并被Th17细胞摄取,然后诱导这些病灶区域Th17细胞转分化成抗炎Treg细胞。这种表型转换导致多米诺骨牌样免疫反应,并可能广泛适用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Th17细胞背包递药系统用于CNS炎症部位递药及Th17细胞原位表型转分化成抗炎Treg细胞用于MS治疗的示意图

近年来,姜新义教授团队在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可控递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发表于 NatureNanotechnology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CommunicationsPNASScienceAdvancesAdvancedMaterials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61fe54264f9.html

《细胞》子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或许还是要从逆转神经元衰老入手!

2023-01-03    奇点糕

岁月是把杀猪刀,曾经人们以为这把刀只会刺向增殖细胞,而不会向不再分裂的终末分化细胞出手。

作为一种终末分化的不分裂的细胞,神经元真的不会衰老吗?既往有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神经元表现出一些类似衰老的表型,但是并未引起重视[1,2]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即使是未分化的细胞,也存在细胞衰老的特征[3]。这使得人们对神经元是否会发生衰老感到好奇,如果神经元发生衰老,那么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是否有联系呢?

近期,由索尔克生物研究所JeromeMertensFredH. Gage以及JosephR. Herdy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发表研究成果[4],他们发现,AD患者的神经元表现出一系列衰老的特征,并且具有促炎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这会引起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这也代表,神经元的衰老可能是AD的一个重要特征,或能促进AD的进展。

为了探究神经元是否也存在衰老现象以及它的衰老是否与AD有关,研究团队收集了AD患者以及认知正常人群的尸检样本,检测其中衰老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CDKN2A(编码p16INK4ap14ARF)的表达。

他们发现,在富含神经元的前额皮质区(PCx),AD患者CDKN2A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而在神经元密度较低的额叶白质区(FWM)则没有显著区别。

为了进一步探究PCx区域CDKN2A mRNA水平增加是否由于神经元上CDKN2A表达增加所致,研究团队收集了AD患者以及正常人的PCx组织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D患者的p16阳性神经元比正常人更多,并且p16阳性的神经元有相互聚集的趋势。

这些数据表明,AD患者的PCx区域衰老的神经元比例更高,且可能具有“旁观者效应”(即衰老细胞可能会诱导周围的细胞也发生衰老)。

接下来,研究团队借助体外诱导神经元(iNs)探究AD患者的神经元是否具备衰老相关的转录组以及表观遗传特征。他们发现,相比于正常人来源的iNsAD患者来源的iNs(以下简称AD iNs)会高表达衰老相关基因(CDKN2AMMP3CXCL8CXCL5CDKN1CIL-6)。同时,ATAC-seq结果显示,AD iNs中这些衰老相关基因的染色质开放程度显著增加,这与其表达上调是一致的。

上述的结果初步表明AD iNs可能具有类似AD患者神经元的衰老特征,为了更进一步确认这个发现,研究团队使用毛细管蛋白质印记、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手段检测iNs中的衰老表征。

结果显示,AD iNs中衰老标志物p16和β-半乳糖苷酶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且细胞核增大。这表明来自AD患者的iNs确实具有明显的衰老特征。

因此研究团队以iNs为实验材料,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分析衰老神经元的分子表型。结果显示在ADiNs中,有氧呼吸、神经递质合成等相关的基因明显下调,而SASP相关基因有明显的富集,这表明衰老神经元可能会触发AD中的促炎级联反应。

少数衰老细胞可通过旁分泌促炎性SASP分子对组织稳态产生巨大影响,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现在被广泛认为是AD的决定性病理特征之一[5]。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已经表明衰老的神经元上调SASP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团队想知道AD患者的衰老神经元是否会分泌SASP相关分子并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研究团队收集了AD患者和正常人的iNs培养上清,用来培养原代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结果显示,ADiNs会引起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与增殖,同时还使其具有AD患者大脑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录特征。

同时,经过AD iNs培养上清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衰老标志物的水平也有上升,表明衰老的神经元可以通过SASP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衰老。

已有的研究表明,特定的药物组合可以清除衰老细胞。那么使用这些药物是否能够清除衰老的神经元呢?

研究团队使用衰老靶向药物组合达沙替尼和槲皮素(D+Q)处理AD患者以及正常人的iNs,发现D+Q可以有效清除AD iNs中的衰老神经元,将p16阳性率降低至正常人iNs同等水平。这表明使用靶向衰老细胞的药物可以有效清除AD相关衰老神经元。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成果表明,AD患者的大脑神经元衰老水平更高,并且衰老的神经元具有SASP表型,可以引起AD的典型病理——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还表明,衰老的神经元可以被抗衰老药物组合清除,这预示着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特定药物组合清除大脑中的衰老神经元,进而预防或减缓AD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627e54263e4.html

感染新冠为什么会眼睛痛?最新研究揭示新冠病毒会引起视网膜炎症、影响深度知觉

2023-01-03    Shelton

新冠感染往往会引起发烧、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伴随着感染的结束而逐渐消失。但是,也有少部分治愈者会表现出轻度或重度的后遗症,常见的有脑雾、嗅觉味觉失灵等问题。

同时,也有不少 COVID-19 患者在感染时会出现眼睛疼痛、发炎的症状,但是关于 SARS-CoV-2 对眼睛的影响仍然缺乏科学认知。

近日,一项发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Communications 的题为:Oculartropism of SARS-CoV-2 in animal models with retinal inflammation via neuronalinvasion following intranasal inoculation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对眼睛的不良影响。该研究以小鼠为模型,发现新冠病毒可以通过三叉神经和视神经感染大脑和眼睛,并引起视网膜炎症和深度知觉的降低。

为了研究 SARS-CoV-2 感染是否会引发眼部疾病,研究人员使用 K18-hACE2 转基因小鼠评估了呼吸道感染 SARS-CoV-2 的眼部趋向性。

研究人员在小鼠鼻内接种了 SARS-CoV-2 病毒或 PBS 缓冲液,在接种后第 6 天,接种 SARS-CoV-2 的小鼠出现流泪和眼部分泌物增加。随后,研究人员评估了小鼠眼中 SARS-CoV-2 的存在,发现小鼠眼睛中的感染性病毒滴度与从肺部中的病毒滴度一样高。

接下来,他们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了感染小鼠视网膜切片中的病毒刺突蛋白(蛋白),发现 S 蛋白主要位于在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中,并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标记物 γ-突触核蛋白共定位,表明被感染的细胞可能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研究人员对 SARS-CoV-2 感染小鼠的眼部组织切片做了进一步的检查,以分析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学和炎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SARS-CoV-2 感染组小鼠的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了 1.62 倍。对照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 46.27μm,感染组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则达到了 75.14μm,在神经节细胞、内核层和外核层诱导大量浸润性炎症细胞的积累。

为了确定浸润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眼睛进行 CD3+TCD4+T  CD8+T 细胞、巨噬细胞和 GR1+中性粒细胞染色。发现在感染后的第六天,感染小鼠眼睛中的 T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小鼠。此外,多重免疫分析显示,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包括 G-CSFIP-10MKCMCP-1MIP-2IL-6  IL-12

这些发现表明,在 K18-hACE2 小鼠的眼睛中,感染 SARS-CoV-2 促进了视网膜炎症和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

接下来,研究人员评估了视网膜炎症对视觉功能的影响。通过视觉悬崖测试发现有眼部症状的 SARS-CoV-2 感染的小鼠通过平台的时间延长,表明感染小鼠的深度知觉受到影响。

不过,无论是否有眼部症状,踏上悬崖边的小鼠数量没有差异,这表明病毒感染引起的视网膜炎症不会加剧视网膜变性或视力丧失。

为了研究 SARS-CoV-2 感染大脑和眼部的传播途径,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接种方式感染小鼠(IN:鼻腔感染,IT:支气管感染,IC:脑内注射感染,ED:眼睛感染,IV:尾静脉注射)。通过不同的接种途径,他们发现在小鼠模型中 SARS-CoV2 通过三叉神经(TN)和视神经(ON)的神经入侵来感染眼睛和大脑,而眼部感染并不会引起中枢感染和肺部感染。

综上所述,该研究中发现在小鼠模型中,SARS-CoV-2 可以通过三叉神经和视神经传播到大脑和眼睛,引起视网膜炎症、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深度知觉的降低。

该研究的作者 SureshMahalingam 教授认为:当视神经发炎、异常的液体积聚和免疫细胞浸润导致视网膜变厚时,该病毒会开始影响视力。他还强调,这并不是眼组织的永久性退化。动物模型和人类患者报告的数据中显示,当感染消失后,视力问题也会随之消失,并没有留下相关后遗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89fe54265fc.html

早期胃癌有了分子影像检测新法

2023-01-04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 通讯员罗强 应望 李春梅)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消化内科杨仕明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磊研究员团队联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邢孟秋院士团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双芘—多肽纳米探针,有效解决了早期胃癌“难辨”“难断”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材料学杂志《尖端科学》。

胃镜检查是目前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的最佳方法,但由于早期胃癌病灶部位的表面腺管和血管的形状变化不明显,内镜医生经常对其“见而不识,识而不辨”,因此仍然具有20%40%的临床漏诊率,导致胃癌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在生物成像领域快速发展,它能够在分子及细胞水平显示癌症的早期变化,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最新研究的这种双芘—多肽纳米探针能够靶向早期胃癌的新生血管并通过原位自组装成纤维而长时间锚定在病灶部位。同时,在临床应用的蓝激光内镜的激发下,锚定在病灶部位的探针能发出可见荧光,从而实现对早期胃癌的精准诊断。科研人员在体外实验、皮下移植瘤的小鼠模型、临床切除的手术标本实验中均验证了该探针的靶向能力及其锚定肿瘤部位的长效成像能力。此外,科研人员在原发胃癌模型兔的活体实验中也验证了其蓝激光可激发显像的能力,这表明双芘—多肽纳米探针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

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曙光

2023-01-04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健康的“第三杀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季维智院士、李天晴教授团队在应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伙伴期刊—帕金森病》。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人,年医疗费用超过2000亿元。这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6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6%。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长期使用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后期还有失效之虞。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经济并适合广大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整个医疗领域努力的方向。

李天晴、季维智团队耗时8年,潜心开发出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可持久稳定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将其移植到大鼠和猴帕金森病模型后,可通过恢复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实现中脑多巴胺环路的原位重建,并可快速恢复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运动和非运动障碍缺陷。长达5年的结果评价,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在未来帕金森病临床治疗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此项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不同帕金森病模型中的显著治疗效果,其安全性可在移植前得以充分评估;同时可实现细胞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扩增以及建立稳定的质控体系,用于细胞药物开发。此方法可以治疗包括重症在内的大部分帕金森病,且移植结果在2周内可发挥功效,有利于移植效果评价,减少临床费用。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

真菌脑膜炎主要病原体类群特有繁殖方式调控基础和进化途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01-0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琳淇研究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Regulatorybasis for reproductive flexibility in a meningitis-causing fungal pathogen”的文章,在线报道了真菌脑膜炎主要病原体类群特有繁殖方式调控基础和进化途径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征求意见稿)》(2021年版)指出真菌类病原微生物种类已由2006年版本所示59种上升至166种,揭示真菌感染已成为当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病原真菌威胁日益严重,20221025日,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侵袭性真菌病颁布了首份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隐球菌科病原真菌位列其中。

隐球菌科真菌是引起真菌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类群,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在我国其感染病死率超过30%。有性繁殖【包括双性生殖(bisex)和α同性生殖(α unisex)】促进了该病原体类群的感染、毒力进化和耐药变体的产生。其中,α同性生殖为隐球菌病原体特有繁殖策略,其通过创建遗传物质和核型多样化,促进了高毒菌株产生,造成北美严重的隐球菌暴发性感染。研究团队前期工作揭示了驱动隐球菌有性生殖分化的重要信号分子和分子细胞机制,为本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项研究以异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deneoformans,研究隐球菌科真菌有性生殖的模式病原体)为研究模型,构建了该病原体中首个转录因子基因缺失菌株库。通过发展系统生物学方法,针对八个有性生殖时空发育性状建立了定量和半定量的评估策略,揭示了374个隐球菌有性生殖相关的分子调控-表型关联(图2A2B)。借助基因进化年龄分析,发现双性生殖的分子调控网络较为古老。在该调控网络中,鉴定了一个未报道的保守真菌交配途径(pheromoneMAPK pathway)的组分Fmp1(图2C)。不同于双性生殖,一个近期进化的调控通路激发与协调了隐球菌α同性生殖周期中的5个连续发育过程。发现了该通路的底层组分Cua1为新颖的纺锤体极体相关蛋白,其大多数功能结构域来自于病毒(图2D2E),且Cua1同源蛋白的编码基因仅在具有α同性生殖能力的隐球菌科真菌中存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古老和近期进化的调控通路分别控制了隐球菌双性生殖和α同性生殖过程,提示隐球菌特有繁殖方式—α同性生殖为近期进化事件,该繁殖方式的获得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基因水平转移有关。

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30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的支持。微生物所王琳淇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特别研究助理胡鹏杰博士、博士研究生丁浩和刘慧敏为共同第一作者。微生物所刘晓研究组、西南大学廖国建研究组、北京大学医学部杨恩策研究组本项工作给予了重要支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91de54410b1.html

研究揭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较高且与认知障碍存在关系

2023-01-03    中科院心理所

失眠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经常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困扰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已有研究发现,健康人群的睡眠和认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精神分裂症又通常同时表现出失眠和认知缺陷的症状。因此,研究者推测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较高且和认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招募了95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630例,女性327例)开展研究。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失眠症数据,同时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以及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估患者的认知表现。

结果显示,20.2%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报告有失眠症状(193/957)。精神分裂症伴发失眠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失眠患者,RBANS总分、语言、注意力、延迟记忆得分均显著低于非失眠患者。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ANSS总分高、失眠类药物使用与失眠独立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更高,且患有失眠的患者比没有失眠的患者认知表现更差。研究结果对临床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失眠的识别和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该研究受中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ZD0202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848)和中科院国际合作研究计划项目(153111KYSB20190004)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Sleepand Breathing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bc5e544091c.html

中国骨科专家大幅提升保肢水平超显微手术造福患者

2023-01-03    网络

196312日,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下称:六院)获得成功。该院亦被誉为“中国断肢再植的摇篮”。

 “目前,我们已经在开展0.2毫米的血管移植与吻合手术了,这意味着以前不能做的超显微手术,现在也能做了。”六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骨科张长青教授2日对记者表示。

1963年,该院陈中伟医生带领团队经过8小时奋战,为右手腕完全切断的青年工人王存柏成功实施断肢再植手术。60年来,上海六院骨科在断肢再植和显微外科领域,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据悉,迄今,六院每年实施1000多例断肢再植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六院骨科的保肢团队累计诊治患者逾20000例,保肢率由先前的32.43%被提高到64.43%。该院专家还创建了一系列保肢新技术,推动了国际保肢水平的大幅提升。

同日,记者获悉,一名19岁的花季少女,在与朋友打闹间,左手中指上的戒指因被某种东西挂住,在迅速、剧烈的外力撕扯下手指皮肉撕脱,只剩一根“白骨”。她被紧急送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当时,姑娘整个手指的皮肤软组织,包括:神经、血管及指甲甲床等全部剥脱。

骨科专家围绕修复重建方案展开了一次次会诊:7厘米的手指需要做全手指修复,不仅需考虑外在的形象需要,更要考虑内在血液供应、神经感觉及肌腱功能需要。主刀医生周征兵最后决定选取患者右足踇甲瓣及足背皮瓣作为供体,修复中指;同时用髂腹股沟区的旋髂浅穿支皮瓣修复足部供区,完整保留了足部的5个脚趾,力求在再造手指的同时,使供区的损伤达到最小化。

周征兵介绍,在13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决定手术成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质量的血管吻合。“三根粗细只有0.3毫米的动静脉血管,在显微镜下,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丝线缝合五针,以此重新恢复血液循环。”周征兵表示。如今,女孩受伤的手指已经恢复了有血有肉的样子,并且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手指活动度有了显著提升。

张长青教授介绍,每台保肢手术都可能影响病人一生的幸福,这推动着医生不断追求技术的进步。“最初可能只是为了修复重建患者的劳动功能;之后从‘整体’理念出发,关注到了患者外观形象的修复;如今从‘身心一体’出发,我们希望修复重建的是患者对于生活的希望。”他说。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批复,六院骨科将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科研协同发展;持续聚焦提高临床技能和科技创新等。张长青教授表示,六院骨科将全面提升骨科学科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惠及更多病患。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0c3e54411ce.html

新毒株XBB具有目前已知最强逃逸能力,二次感染风险或升高

2023-01-03    生物世界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一种Omicron新亚型——XBB.1.5,已经在美国站稳脚跟。目前,美国新增的COVID-19确诊病例中大约有40%是由XBB.1.5感染所引起的,而在一周前,这一数字还是20%。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甚至75%的新增确诊病例是由XBB.1.5所引起的。

XBB.1.5是由OmicronBA.2.10.1BA.2.75亚型重组而来的。美国疾控中心冠状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部门主任BarbaraMahon博士表示,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比其他Omicron亚型具有更强的致病性,虽然美国各地整体新冠相关住院率在上升,但XBB.1.5感染比例更高的美国东北部地区并没有出现成比例的住院率上升。

2022121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团队等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Alarming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了BQ.1BQ.1.1XBBXBB.1这些Omicron亚型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因此,它们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这项研究显示,新冠疫苗及感染者血清对BQ.1BQ.1.1XBBXBB.1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包括WA1/BA.5二价mRNA疫苗加强的个体的血清。

针对BQXBB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降低了13-81倍和66-155倍,这远远超过之前观察到的任何新冠突变株的情况。而能够中和早期Omicron的单克隆抗体对这几个Omicron亚型基本无效。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果表明,BQXBB对当前的新冠疫苗(包括针对突变株的二价mRNA疫苗)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目前所有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也对它们无效。因此,BQXBB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2022126日,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石培勇等人在 NatureMed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Low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Omicron BA.2.75.2, BQ.1.1, and XBB.1 by parentalmRNA vaccine or a BA.5-bivalent boost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针对OmicronBA.4/5的二价mRNA疫苗对Omicron新亚型BA.2.75.2BQ.1.1XBB.1没有产生强大的中和作用。而之前感染过新冠病毒会显著增强了二价mRNA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

据美国CNBC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毒学家 AndrewPekosz 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XBB.1.5XBB相比有了额外的突变,使它能够更好地附着在细胞上,这可能导致其能够更有效地感染人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XBB已在全球至少70个国家/地区被发现,并在10月份开始导致亚洲部分地区(印度和新加坡等)感染人数激增。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发现,XBB能够逃避先前新冠病毒感染或新冠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XBB可能更容易导致感染或再次感染。这一点在临床病例和住院治疗中得到了证实。

总的来说,XBBXBB.1.5与目前国内流行的BA.5.2BF.7一样,都是Omicron亚型,它们的致病性没有明显差异,但XBBXBB.1.5的传播性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是目前已知最强。

目前XBBXBB.1.5已传入我国,但尚未形成优势传播。近期国内的感染主要是由于BF.7(北方为主)和BA.5.2(南方为主),对于近期感染过BF.7BA.5.2这些Omicron亚型的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短期内再次感染XBBXBB.1.5的可能性很小。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f48e5445646.html

Nat Commun:常见的食物染料诱惑红或会诱发人类炎性肠病的发生

2023-01-03    生物谷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被广泛使用,从而导致了人类大量的暴露,诱惑红(ARAllura Red AC)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合成着色剂(syntheticcolorant),然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对结肠炎的影响效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题为“Chronicexposure to synthetic food colorant Allura Red AC promotes susceptibility toexperimental colitis via intestinal serotonin in mic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诱惑红食物染料或会潜在诱发机体炎性肠病的发生,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炎性肠病实验性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后发现,持续暴露于诱惑红或会损伤机体肠道健康并促进机体炎症发生。

研究者表示,这种染料会直接干扰机体肠道屏障功能并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是机体肠道中发现的一种神经递质/激素,其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从而导致机体对结肠炎易感性的增加。诱惑红则是诸如糖果、软饮料、乳制品和某些谷物中的一种常见成分,这种染料能被用来增加视频的颜色和质地,通常是为了吸引儿童。在过去几十年里,诸如诱惑红等合成性食物染料的使用量发生了大幅增加,但早前很少有关于这些染料影响机体肠道健康的相关报告,这项研究中,研究者Khan等人就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

研究者Khan博士说道,本文研究阐明了诱惑红对机体肠道健康的重大有害影响,同时识别出肠道中的血清素或许能作为一种介导这种效应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预防和控制机体的肠道炎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者的研究发现非常具有意义,因为这种常见的合成性食物染料或许能作为诱发炎性肠病的可能性膳食诱发剂,这项研究也是一项重大进展,其提醒人们需要注意日常所摄入的食物染料所产生的潜在危害。有研究报告表明,摄入诱惑红或会影响某些过敏症、免疫障碍以及儿童的行为问题,比如注意力缺失多动症等。

研究者指出,炎性肠病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健康的人类肠道出现的严重慢性炎性疾病,由于目前研究人员尚未阐明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但有研究表明,异常调节的免疫反应、遗传因素、肠道微生物失衡以及环境因素或许能诱发这些疾病。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在识别易感基因和理解免疫系统及宿主机体微生物群落在炎性肠病病理学表现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在确定环境风险因素方面的类似进展却严重滞后了。研究者Khan表示,诱发炎性肠病的环境诱因包括典型的西方饮食,其中包括加工脂肪、红色和加工肉类、糖类以及缺乏纤维素等,他还补充道,西方饮食和加工食物还包括大量多种添加剂和染料。

此外,本文研究还揭示了一种经常使用的食物染料和炎性肠病之间的关联,同时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实验、流行病学和临床层面上阐明食物染料和炎性肠病发生之间的关联。尽管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诱惑红会对人类产生类似的影响效应,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慢性暴露于一种常见的合成性着色剂或许就会通过结肠血清素在小鼠的肠道微生物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上促进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92ae544283e.html

网传新毒株更易侵犯消化系统,得囤些诺氟沙星关于新冠腹泻,这些事情应该知道

2023-01-04    科技日报

2023年的第一天,“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成了热搜词。把它们送上热搜的是朋友圈流传的一则消息。

消息称,13日国家开放入境,目前国外登顶的毒株是XBB.1.5。这种毒株主攻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所以,有条件的请准备蒙脱石散、补液盐(或者买两箱电解质饮料)、整肠生、益生菌片,诺氟沙星也来一盒。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由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于近日公布的数据,去年1230日当周美国40.5%的新冠感染病例由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在去年10月底就发表声明,指出XBB.1.5BA.2.10.1BA.2.75亚系的重组体。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发现XBB.1.5更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

之所以一些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北京胸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何玉琦分析,这是因为胃肠道是病毒潜在的传播途径和靶器官。不过现在,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已大大降低,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也显著减弱。

同时,考虑患者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常伴有发热,随着体温升高,患者消化酶活性随之降低,因此会有一部分人出现食欲减退、腹泻、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

除了病毒带来的消化道症状,患者发热后服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中成药等对症治疗药物,也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服用诺氟沙星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那么用网上说的这些药物来治疗新冠病毒引起的腹泻靠谱吗?

“蒙脱石散是一种治疗腹泻常用的辅助药物,可以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因此一般在临床上,一旦患者发生严重腹泻,一天超过七八次水样便,医生就会让其服用蒙脱石散来减轻腹泻症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曹晓沧说,“不过蒙脱石散不能杀灭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所以只是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药物。”

同时,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医师刘宏伟表示,蒙脱石散有副作用,其颗粒比较难排出体外,大量留在体内可能造成便秘。

“整肠生和其他益生菌补充剂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胃肠道菌群。整肠,生的主要适应症就是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曹晓沧介绍,其治疗原理就是用细菌对抗致病细菌,通过生物占位效应,把致病细菌“干掉”。虽然无法对抗病毒,但是对于腹泻后胃肠道菌群失调还是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如果说,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服用蒙脱石散和整肠生还属于对症治疗,那么服用诺氟沙星则不仅无用而且有害。”曹晓沧强调,诺氟沙星是广谱抗生素的一种,常用于细菌引起的腹泻,如肠炎、痢疾类病症,而对于非细菌性感染的腹泻完全无效。而且本来只是病毒引起的腹泻,滥用了抗生素,就会使肠道原本的菌群失调,反而会加重病情。

此外,据央视网微博消息,服用诺氟沙星会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因此中国药典上明确规定,诺氟沙星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关键

   “一旦发生腹泻,最重要的是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儿童,腹泻几次之后,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曹晓沧提醒,脱水后会出现口干、口渴、头晕、浑身无力、皮肤弹性变差等情况。电解质紊乱则会引起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同时,也应对一些非典型性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早期症状诸如厌食、食欲下降、困倦、疲乏等保持一定的警惕,尤其对于老人和小孩等高危人群,更应该加强观察。

曹晓沧建议,当出现腹泻时,首先要进行补液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同时保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其次要注意腹部保暖,吃温热食物,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腹泻加重。腹泻脱水时,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蒙脱石散、益生菌补充剂等,调节体内的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

微生态药物:治疗疾病从“肠”计“益”

2023-01-04    科技日报

微生态药物主要有活体生物药、大分子药、微生态小分子制剂、噬菌体四大类。不同于传统药物,微生态药物应用了与人体共生的肠道微生物,比传统药物安全性更高,见效更快。因为应用了功能性活体菌,微生态药物进入人体肠道后,其作用机制更多样且可复制,易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便便可以治病吗?”早在1700年前我国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曾记载使用黄龙汤(粪汁)治疗食物中毒及感染性肠炎。明代《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粪菌液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

如今,古人的“便便”疗法有了新发展。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名为Rebyota的药物,这是FDA批准的首个粪便微生物群产品。Rebyota被批准用于预防18岁及以上人群的艰难梭菌感染(CDI)复发,适用于个体在完成针对复发性CDI的抗生素治疗后使用。

微生态药物更安全、见效快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95%以上的微生物依附在胃肠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长聘教授樊赛军介绍,肠道不仅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和废物排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免疫器官。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生产的一类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物制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而微生态药物则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调节微生物使其正常生长的物质制成的药物制剂。”樊赛军说。

微生态药物与传统的微生态制剂有所不同,传统微生态制剂多为非处方药,适应症单一模糊,主要针对急慢性腹泻等,而微生态药物目前在研的适应症广泛而明确。

微生态药物主要有活体生物药、大分子药、微生态小分子制剂、噬菌体四大类。活体生物药包括微生物整体或部分实体,通过补充、恢复调整微生物菌群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大分子药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从而发挥其功效;微生态小分子制剂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阻断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的目的;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可以“捕食”细菌等。

“此次FDA批准的微生物群产品就是基于粪菌移植(FMT)的活体生物药。”樊赛军解释,这种活体生物药将微生态的一些活体作为配方药物应用到人体肠道,并可在肠道定植生长,通过微生物、神经、免疫、新陈代谢的作用来影响微生物群落,维持、重建或恢复健康的人体微生态,达到预防或治疗人类疾病的效果。

樊赛军表示,不同于传统药物,微生态药物应用了与人体共生的肠道微生物,比传统药物安全性更高,见效更快。因为应用了功能性活体菌,微生态药物进入人体肠道后,其作用机制更多样且可复制,易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而且与FMT相比,这种微生态药物是在已有的大量FMT治疗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活体菌后形成的。成功定植到肠道后,其将达到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和持续性治疗的目的。

可治疗肠病、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EveloSeres、辉凌制药等许多微生物制药企业,纷纷进入微生物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促使微生物相关技术和微生态医药研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当前微生态药物覆盖了肠道微生物、口腔微生物、生殖道微生物和皮肤微生物,肠道微生物仍是主要聚焦领域,该领域的微生态药物公司占比高达90%以上,其中又以活体生物药药企最多。

活体生物药包括FMT、配方菌、代谢产物和人工改造菌。其中FMT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在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CDI、腹泻、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肠道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焦虑、自闭症、抑郁症和帕金森病),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

配方菌和代谢产物形态成分明确,可摆脱供体的依赖,实现工艺控制和规模化生产,而人工改造菌可实现定制功能的表达。

“活体生物药研究进展比较快,大部分都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且多处于Ⅱ期,少数几款已进入Ⅲ期。”樊赛军介绍,“在研产品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又以CDIIBD为最主要的两个适应症。”

活体生物药针对消化系统的在研适应症还包括IBS,以及脂肪性肝炎。其他在研项目还包括乳糖不耐症、2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过敏性皮肤炎、肥胖、肿瘤、自闭症等。

在肿瘤治疗方面,英国活菌制药公司4DPharma的活体生物药MRx0518的临床Ⅰ/Ⅱ期(NCT03637803)的期中试验分析结果提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耐药的肾细胞癌在使用MRx0518后达到临床获益的主要疗效终点。

我国正在新赛道上努力前行

我国微生物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越来越丰富,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微生态制剂在我国被应用于饲料、农业、医药保健和食品等各领域。”樊赛军说,20152020年,中国肠道微生物生态制剂市场规模保持37.5%的复合增速上涨。

但是,微生态药物的研发在中国实际上刚刚起步,相关研发和生产企业也不多,包括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知君)、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恩生物)、杭州奕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易生物)等在内的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处于在研状态,自主创新的微生态药物距离真正进入中国临床及实际应用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可喜的是,从国家、地方对于微生物组培养和产品开发的支持,可以看出中国在微生态药物产业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几家微生态药物公司也不断传来好消息。未知君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肠道微生物治疗的AI制药公司,入选全球“50家最聪明的公司”,其产品XBI-302拿到了FDA在亚洲的首个FMT药物临床试验批准;慕恩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活体生物药MNC-168单药在我国获批Ⅰ期临床研究。这是一款慕恩生物基于其独有的Culture-To-Product技术平台发现并开发,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株活体生物药;知易生物SK08活菌散是国际上首次采用新菌种(脆弱拟杆菌)开发的活体生物药。

樊赛军表示:“我认为微生态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制定申报和临床应用规范以及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效监管。在明确的作用机制、可靠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充分地了解微生态药物制药工业化的复杂性和产业链成熟度。”

“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社会资本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微生态药物在我国势必会快速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行业,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造福人民。”樊赛军对微生态药物的未来充满信心。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

感染新冠后,出现眼部症状如何缓解

2023-01-05    科技日报

近期,有网友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眼部酸痛、红肿、流泪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

此前,《自然·通讯》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新冠病毒可导致眼部不适和视网膜炎症。而《柳叶刀》发布的大型前瞻性观察研究也显示,即使接种过疫苗,仍有24.8%27.7%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眼睛酸痛的症状。

通过两个途径引起眼部不适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而不仅仅是呼吸系统疾病。众所周知,气溶胶传播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们暴露在新冠病毒气溶胶环境中,可能会通过两个途径导致眼部感染,引起眼睛干涩、红肿、疼痛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12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陈有信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眼睛表面的结膜甚至角膜等黏膜组织直接感染眼组织;另一方面,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部分人群会发生病毒血症,通过血液循环将病毒传播到全身各个组织如神经组织等。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在此前的动物实验中,有研究人员尝试通过结膜接种的方式让病毒侵入恒河猴体内,诱发了轻度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此外,有57%新冠感染者的眼睛结膜拭子中也检测到新冠病毒的RNA,且疾病严重程度更高的人群中,检出率也更高。

陈有信介绍,目前来看,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后,出现眼部感染症状的比例不算太高,而且眼部感染后比较常见的也是结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酸痛、红肿、流泪等,但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会发生急性黄斑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时会发现黄斑区尤其是外层视网膜和椭圆体带等有受损的情况,这些区域受损会造成人们视力模糊。另外,新冠病毒侵犯视神经后,会导致视神经病变,出现视力受损。

眼表炎症可以用眼药水缓解症状

“如果只是出现结膜等眼表组织的干涩或其他结膜炎症状,可以用一些润眼药水如玻璃酸钠、人工泪液等滴眼,也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眼药水如更昔洛韦滴眼液,以及非甾体类的消炎药水等缓解症状。”陈有信说,眼表的不适一般不会导致视力下降,但如果出现了急性黄斑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视力受损,需要高度警惕和积极防范。

“出现眼底病变后,一般会在患者病毒检测转阴后再采用激素治疗,同时辅以局部的神经营养支持、抗氧化保护药物治疗。”陈有信说。

出现视物模糊需及时就诊

陈有信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眼部感染的药物,预防新冠感染后带来的眼部不适,最重要的是平时加强自身防护。“比如出门戴好口罩、做好手部卫生、保持社交距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手段。另外,医护人员或者普通人群去医院等场所时,也可以戴上面罩和防护眼镜等。”陈有信说,从临床来看,大部分视神经轻度受损的患者都能得到较好恢复。

陈有信提醒,新冠感染或症状发作后的15天—2个月,最易发生眼部感染。如果此时出现视物模糊、眼睛疼痛等症状,需要引起注意,及时就诊。

  “不过这波新冠病毒感染后导致眼部不适的比例比较低,大部分感染者预后也较好,公众不必过度恐慌。”陈有信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5/c14739-32600069.html

AI预测蛋白质结构获突破 智能机器人多领域显身手

2023-01-05    科技日报

美国的数字经济主要在人工智能(AI)、超级计算机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发力:超级计算机“前沿”在全球独占鳌头、人工智能预测了6亿多种蛋白质结构、开发出水陆两用的毫米级折纸机器人等。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国际超算组织宣布,位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前沿”在2022年国际超算Top500榜单中拔得头筹,成为现今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算力高达每秒1.1百亿亿次。

AI方面,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ESMFold预测了来自细菌、病毒和其他尚未被表征微生物的6亿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学院的纳米工程师开发了一种AI算法,可几乎即时地预测任何材料的结构和动态特性。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采用类似乐高的设计,创建出一款可堆叠、可重新配置的AI芯片。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开发了水陆两用的毫米级折纸机器人。西北大学工程师开发出有史以来最小的像螃蟹一样的遥控步行机器人。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迄今游泳速度最快的“蝴蝶机器人”。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了一种远程机器人系统,可帮助外科医生对中风或动脉瘤患者进行快速远程治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的智能组织自主机器人STAR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对猪的软组织进行了腹腔镜手术,这是向机器人最终在人体上实施全自动手术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5/c14739-32600073.html

美媒:研究表明,多喝水能够延缓衰老

2023-01-0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喝水好处多多,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日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HIN)发表在《e生物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喝足量的水不但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病、早逝的风险,甚至能延缓衰老。

HIN下属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花30年时间,收集了11255名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数据,发现血清钠(血清中钠离子浓度)偏低的人比偏高的人更加健康。与血清钠水平在137-142毫摩尔的受访者相比,142毫摩尔以上的人更显老态,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偏老10%-15%,罹患心力衰竭、中风等老年病的比例也比血清钠低的人高出64%。而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就是降低血清钠的最有效手段。研究还表示,全球约有一半人每天饮水量没有达标,建议女性每天摄入2.7升液体,男性每天摄入3.7升液体。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9DudwcsSR

施一公团队发现APOE4受体,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最强风险因子致病原因

2023-01-04    生物世界

载脂蛋白E基因(APOE)产物载脂蛋白EAPOE)在脂质代谢、免疫调节和神经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有着三种常见亚型——APOE2APOE3APOE4,它们仅在第112158两个氨基酸位置上存在差异,但却在免疫调节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作用。

载脂蛋白E是主要的脂质载体之一,负责将脂质运送到细胞和组织中,以调节血脂水平。而这种APOE亚型依赖的潜在机制仍然是谜。

202212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 CellResearch 期刊发表了题为:LilrB3is a putative cell surface receptor of APOE4 的研究论文。

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强的遗传风险因子,该研究发现,LilrB3APOE4特异性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由于LilrB3在淋巴细胞中大量表达,它可能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中发挥作用。LilrB3-APOE4相互作用引发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激活可能最终阻碍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Aβ沉积,从而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

APOE的免疫调节作用最初是作为血浆脂蛋白对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一部分被发现的。APOE蛋白抑制T细胞增殖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调节巨噬细胞功能,促进脂质抗原呈递,调节炎症和氧化。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的APOE4会加速脑组织功能丧失,导致早期认知障碍。

此外,APOE不同亚型在神经学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APOE4能够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强的遗传风险因子,40%-5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存在APOE4。当有一个拷贝的APOE4时,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将增加3倍,当两个拷贝都是APOE4时,患病风险将提高8-12倍。而APOE2则能够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之前的研究表明APOE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中发挥作用,此外,许多研究证据显示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导致神经毒性细胞因子释放和突触修剪,与记忆丧失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有关。在Tau蛋白病小鼠模型中,与APOE2相比,敲入APOE4基因会导致小胶质细胞明显更强的激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确定LilrB3(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3)是APOE4的候选免疫细胞表面受体,而不是APOE2。该研究解析了LilrB3-APOE4二元复合物的平均分辨率为3.0Å的冷冻电镜结构,为LilrB3特异性识别APOE4提供了结构基础。

该研究证明,APOE4特异性地与LilrB3(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3)相互作用。LilrB3胞外结构域(ECD)的两个不连续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识别APOE4N端结构域(NTD)上带正电荷的表面模块。

进一步的原子结构解析揭示了两个APOE4分子如何特异性地与两个LilrB3分子结合,通过形成异质四聚体复合物将它们的细胞内信号基序接近。与进一步的生化和结构分析一致,APOE4,而不是APOE2,以Lilrb3依赖的方式激活人类小胶质细胞进入促炎状态。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确定了LilrB3可能是APOE4的免疫细胞表面受体,这有助于理解载脂蛋白E各亚型的生物学功能和疾病相关意义。

这也是首次在结构上阐明APOE结合受体复合物,揭示了关于APOE亚型特异性和受体介导信号的线索。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4d8e5467910.html

Nature子刊:高强/黄河团队合作绘制肝癌组织乳酰化修饰图谱

2023-01-04    生物世界

乳酸(lactate)是哺乳动物糖酵解代谢中的主要产物,在肿瘤、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下显著增多。其生物学功能因肿瘤细胞中存在的“瓦伯格效应(Warburgeffect)”而得到广泛关注。2019年,芝加哥大学Yingming Zhao教授团队发现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乳酸可驱动形成一种新型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TM)——赖氨酸乳酰化(Kla),进而发挥重要的基因转录调控功能,从而为乳酸的非代谢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作为糖脂代谢的关键器官之一,肝脏的多种病变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肝细胞癌(HCC)胞内因瓦伯格效应积聚的大量乳酸已成为其临床特征之一。由此产生几个科学问题:1)肝癌组织中积聚的乳酸是否会驱动形成乳酰化修饰?2)是否存在大量非组蛋白乳酰化修饰?3)乳酰化修饰如何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

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黄河课题组合作绘制了肝癌组织乳酰化修饰图谱,并开展了肝癌乳酰化功能研究。

该研究于202312日以:Lactylomeanalysis suggests lactylation-dependent mechanisms of metabolic adaptation i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为题发表在了 Nature Metabolism 期刊。

该研究共收集52位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进行了深入的乳酰化修饰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成功鉴定了9275Kla位点和9140个蛋白质(图1)。其中,9256个乳酰化修饰位点位于非组蛋白上,表明该修饰除了转录调控,可能涉及更为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对Kla修饰底物的分析结果表明该修饰影响参与重要代谢途径中的酶,包括糖代谢、三羧酸(TCA)循环、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而且这些代谢途径中蛋白质上较高的Kla水平与HCC的侵袭性临床特征和驱动突变密切相关。

研究团队结合临床数据对乳酰化修饰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在增殖亚型较强患者肿瘤组织中ATP代谢相关腺苷酸激酶2AK2)的Kla水平较高、预后较差。此外,AK2乳酸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肿瘤血栓,并且其致癌信号通路上调、与肝脏特异性代谢相关途径和p53抑癌通路的下调,提示了AK2乳酸化与肝癌患者预后较差的潜在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索乳酸化AK2影响HCC的具体调控机制,该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细胞水平实验。实验证实K28处的乳酸化抑制了AK2的激酶活性,导致细胞内能量紊乱,并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图2)。上述结果表明,Kla在调节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异常代谢促进HCC进展。

该研究首次系统全面绘制了肝癌组织Kla底物图谱,揭示了Kla对肝癌细胞代谢具有广泛和关键的调节作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Kla调控代谢相关蛋白功能,为HCC的病程进展和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见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研究生杨子剑、马家强,上海药物所黄河课题组严聪和硕士研究生彭攀攀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和上海药物所黄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技重大项目的基金资助。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040e5462159.html

Nature子刊:李毓龙团队开发新型催产素荧光探针,揭秘神经肽的时空动态调控

2023-01-04    生物世界

催产素(OxytocinOT)是一种由九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在哺乳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催产素主要由位于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催产素能神经元合成,并被储存于大致密核心囊泡(LDCV)中。催产素一方面通过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调节分娩和哺乳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胞体树突和投射到其他脑区的轴突末梢释放到大脑中,调节配偶结合、母婴关系和社会认知等重要社会行为。

OT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的催产素受体(OTR)发挥功能,OT/OTR信号的失调与焦虑、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多种负性情绪和精神疾病紧密相关。尽管催产素参与上述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并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但其在体内释放的时空动态及分子机制尚不明晰,主要技术瓶颈在于缺乏灵敏、特异、非侵入式、且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探针,用以追踪其动态变化。

202312日,北京大学、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毓龙实验室在 NatureBio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Agenetically encoded sensor measures temporal oxytocin release from differentneuronal compartmen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新型可遗传编码的催产素荧光探针GRABOT1.0及其在活体动物中的应用;还结合新工具深入探究了催产素释放的分子机制。

李毓龙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系统性地发展神经化学分子的检测技术,先后开发了针对胆碱类、单胺类、嘌呤类和脂类神经递质/调质的荧光探针,此次报道的GRABOT1.0是该系列的第一个神经肽类荧光探针,进一步拓展了GRAB荧光探针家族。

在这一工作中,李毓龙实验室运用GRAB探针策略 (GPCR-ActivationBased Sensor),将循环重排的绿色荧光蛋白cpGFP嫁接到催产素受体OTR的第三个胞内环,通过对不同物种来源的OTR的筛选和连接肽段的系统优化,最终基于牛的催产素受体(bovineOTR)开发得到了表现最好的OT荧光探针GRABOT1.0(简称OT1.0)。在体外培养的HEK293T细胞和原代神经元中,OT1.0探针表现出优异的细胞膜定位。神经元表达的OT1.0探针对外源加入的催产素有~450%的荧光信号响应(ΔF/F0)和~3nM的亲和力(EC50)(图1)。此外,OT1.0探针能够在亚秒级(~0.5s)时间尺度上响应胞外OT浓度变化,且几乎不激活GPCR下游信号通路,因而对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没有明显影响。

那么OT1.0是否能用于检测内源催产素的释放呢?作者借助AAV病毒将OT1.0探针表达在催产素能神经元轴突投射的中脑腹侧背盖区(VTA),成功记录到小鼠急性脑切片中电刺激引起的轴突OT释放。此外,作者发现下丘脑室旁核(PVN)胞体树突释放的催产素也能被OT1.0探针检测到。有意思的是,进一步的药理学实验表明催产素在胞体和轴突末梢的释放是依赖于截然不同的钙通道:OT在胞体树突的释放主要由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介导,而其在轴突末梢的释放则主要由N型电压门控钙通道介导。

前额叶皮层(PFC)作为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表达催产素受体并接受PVNOT神经元的轴突投射。为了研究OT1.0探针能否用于报告活体动物脑中催产素的动态变化,作者首先在OT神经元中特异地表达光遗传学工具ChrimsonR,并在PFC中表达OT1.0探针。运用光纤记录技术,作者成功在自由活动的小鼠中检测到OT神经元激活引起的催产素释放。进一步运用OT1.0探针记录雄鼠交配过程中各脑区的胞外催产素水平,作者发现OT信号在交配行为的不同阶段存在脑区特异的动态变化。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OT1.0探针在体应用时具备高灵敏度、优异的信噪比和快速的动力学。

综上所述,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开发了新型遗传编码的催产素荧光探针,实现了体外和在体情况下对胞外催产素的高时空分辨率的记录,并报道了催产素在神经元轴突末梢和胞体树突两种释放模式的分子机制异同点,为理解神经肽功能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李毓龙课题组近期还发展了多种神经肽类的GRAB荧光探针,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生长抑素(SST)、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降压素(NTS)和神经肽YNPY)等(Huan Wang, etal. bioRxiv, 2022)。此外,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TommasoPatriarchi团队和日本金泽大学的DaisukeIno团队也分别开发了用于检测食欲素和催产素的荧光探针OxLight1Duffet L etal., Nature Methods, 2022)和MTRIAOTIno D et al., Nature Methods, 2022)。相信这些新型成像工具的开发,将会在分子和神经环路层面推动科研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神经肽信号传递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和调控机理。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b44e546202e.html

PNAS:新冠病毒通过感染人类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影响大脑功能

2023-01-04    生物世界

自新冠大流行开始,就有研究显示,一些新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脑雾、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后续许多研究关注了新冠病毒对大脑的影响、新冠病毒是否以及如何感染大脑细胞。

20208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黄建东教授、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在 CellResearch 发表论文【1】,首次证实新冠病毒能够感染体外培养的人类神经祖细胞和大脑类器官。

虽然此后有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但目前仍缺乏对新冠病毒感染人类大脑所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及其对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综合理解。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题为:Morphological,cellular, and molecular basis of brain infe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描述了新冠病毒感染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并证实病毒确实能够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中感染并复制,从而降低了神经元的活力。

关于新冠病毒如何进入大脑,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些动物实验表明,病毒穿过了血脑屏障;还有一种可能是病毒感染了嗅觉神经并从那里侵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并感染了星形胶质细胞。然而,这些都停留在假设阶段。

星形胶质细胞是最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它们的功能包括为神经元提供生化支持和营养物质,并调节神经递质和其他可能干扰神经功能物质(例如钾)的水平。此外,它们还在维持血脑屏障、保护大脑免受病原体和毒素的侵害,以及帮助维持大脑内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项新研究中,该团队首先分析了一个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脑组织样本。在所分析的26个样本中,有5个被证实存在新冠病毒 ;而且,研究人员在这些样本中也观察到坏死和炎症的迹象,如水肿以及神经元病变和炎症细胞浸润。这些变化都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这一发现支持了星形胶质细胞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假说。

然后,他们对81名被诊断为轻度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62名出现嗅觉或味觉失灵)使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成像进行大脑皮层的形态学分析。该分析是在通过 qRT-PCR 检测到新冠病毒后的平均间隔57天内进行的,三分之一参与者当时仍存在神经系统或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头痛(40%)、疲劳(40%)、记忆力改变(30%)、焦虑(28%)、嗅觉丧失(28%)、抑郁(20%)、日间嗜睡(25%)、味觉丧失(16%)和性欲低下(14%)。

研究人员将他们与8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冠患者组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疲劳和白天过度嗜睡。核磁共振扫描显示,与对照组的平均水平相比,一些新冠患者的某些大脑区域的存在皮层厚度减少的情况,而且减少的区域全部发生在左半球。

他们还观察到28%的患者的大脑与焦虑相关的区域出现萎缩,焦虑也是最常见的新冠症状之一。研究团队表示,新冠患者中出现焦虑症状的比例显然过高,而且,意料之外的是,即使轻症患者也可能出现这些症状。在评估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的测试中,新冠患者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也低于平均水平。

然而,这些症状是暂时的还是永久性的,目前还不得而知。研究团队发现,一些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但大多数人的症状还在持续;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患者还会再次感染新的变异毒株,随后表现出的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更严重。

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巴西神经科学和神经技术研究所教授 ClarissaYasuda 表示,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认为纵向随访对于理解神经精神改变随时间的演变至关重要,并将这一理解作为开发靶向疗法的基础。

该研究还对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脑组织细胞和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了研究,以从生化角度分析感染病毒后如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的人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大脑星形胶质细胞中各种生化途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途径。

接下来,他们在实验室感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重复了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得出了与尸检研究相似的结果,同样显示了能量代谢功能障碍。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代谢是支持神经元功能的关键,星形胶质细胞代谢的改变可能间接影响了神经元。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中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关键的变化之一是丙酮酸和乳酸水平的降低。乳酸输出是星形胶质细胞代谢支持神经元的方式之一,神经元会将其作为能量来源。因此,这证实了葡萄糖代谢的改变。

体外分析显示,细胞培养基中的乳酸水平正常,但细胞内部的乳酸水平下降。这意味着,即使削弱了自身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依然在努力维持对神经元的能量供应,但导致的结果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发生了改变,从而潜在影响了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水平。

除了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观察到可能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的代谢变化外,研究团队还发现感染病毒会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引发神经毒性分泌表型,随后释放可溶性因子,降低了神经元的活力,并进一步导致神经元死亡增加。此前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观察到的皮层厚度变化可以用神经元死亡以及其他机制来解释。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团队探索了允许病毒进入的受体。他们使用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 ACE2 ,但它们表达 NRP1NRP1能够显著增强新冠病毒感染能力。

总之,这项研究结果与此前的模型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新冠病毒能够到达患者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与 NRP1 相互作用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继而损害神经元功能和活力。因此,这些发现可能为治疗新冠肺炎导致的精神症状提供了一条捷径。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403e54565ca.html

XBB.1.5在国外传播情况怎么样?

2023-01-05    科技日报

  近期,新冠病毒变种XBB.1.5毒株在一些国家快速传播,这引发了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感染与再感染浪潮的担忧。

  这一变种是奥密克戎的后代,也是XBB变种的近亲。

  去年秋天,XBB变种在新加坡和印度广泛传播。202212月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其他变种相比,XBB更擅长逃避疫苗接种和先前感染获得的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去年10月份警告称,这会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同时,WHO也表示,XBB似乎并不会导致比之前毒株更严重的症状。

  那么,关于XBBXBB.1.5,外媒和国际科学界有哪些最新报道和研究进展呢?

  XBBXBB.1.5到底是什么?

  据报道,日本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和京都大学近期发表在BioRxiv平台的论文称,XBB2022年夏天印度附近由两个BA.2谱系BJ.1BM.1.1.1BA.2.75 的后代)重组而出现的毒株。之后,XBB进一步变异成XBB.1XXB.1.5

  他们的调查表明,XBB是第一个记录在案的新冠病毒变种通过重组,而不是通过单一突变,进而增加其在人类中的适应性案例。尽管XBB通过独特的进化途径出现,但数据表明,XBB依然遵循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变种相同的进化规则。

  XBB.1.5在各国传播情况如何?

  据美国《时代杂志》13日最新消息,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在截至20221231日的一周内,XBB.1.5占美国新发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40.5%。在美国东北地区,约75%的新病例是由该毒株引起的。但在中西部,这一数字要低得多,XBB.1.5仅占病例的6%

  加拿大电视公司新闻网报道称,加拿大已经检测到XBB及其亚系毒株,但目前数量很少。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12月中旬,BA.5及其亚型仍是加拿大最主要的毒株,占当时分析样本的92.5%。基因组测序显示,XBB.1.5约占20221211日当周分析样本的0.6%

  据《卫报》报道,英国科学家现在只对一小部分变异株样本进行了遗传学分析,所以XBB.1.5占比存在不确定性,但已检测到了该毒株。监测表明,它至少占正在测序的新冠病毒的4%。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最大的新冠监测中心之一桑格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1217日的一周内,4%的病例是由XBB.1.5引起的。

  此外,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爱尔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等也已发现了XBB.1.5

  感染XBB.1.5有无特别症状?

  据美国NBC芝加哥频道报道,芝加哥公共卫生专员艾莉森·阿尔瓦迪博士表示,感染新冠的症状并没有随着新变种的出现而改变。但人们如果没有接种最新疫苗,仍然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

  《印度时报》13日报道说,XBB.1.5病例在印度已经上升至5个。印度新冠病毒基因联盟(INSACOG)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尽管我们目前正在评估临床数据,但5名感染XBB.1.5的患者没有任何异常。奥密克戎有许多突变,但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这些较新的亚变异体会在印度造成不利影响。只要病毒还在传播,人们就必须小心。”

  一名英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GBRC)的官员参与了对印度XBB.1.5样本进行的基因组测序,他说:“3XBB.1.5患者在家庭隔离后的几天内全部康复。一名患者有美国旅行史,另一名患者参观过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团结神像’,第3例患者没有旅行病史。3名患者中有一人无症状,另一人有轻微症状,如咳嗽和不安,第三个人咳嗽发烧。因此,症状是轻微的。”

  根据英国ZOE健康研究20221213日发布的数据,潜在的新冠症状的范围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变化。近期最常报告的10种症状是:咽喉痛、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无痰(干咳)、头痛、咳嗽有痰(湿咳)、声音沙哑、肌肉酸痛、嗅觉改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传染病、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教授奥托·杨博士说,专家们普遍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症状会变得不那么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奥密克戎亚变种倾向于“更多地停留在上呼吸道”,这意味着病毒对肺部的影响不像过去那样大。

  XBB.1.5的传染性如何?

  英国《卫报》报道指出,XBB.1.5有一个不寻常的突变F486P,该突变有助于病毒传播。F486是病毒受体结合域的一部分,也是针对奥密克戎靶标产生抗体的重要位点。因此,这里的突变预示着某种逃避免疫防御的能力。这种变化使抗体中和病毒的效果降低。

  父变体XBB在相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突变。这使得XBB也擅长逃避免疫防御,但这种突变是有代价的,即病毒不能有效地附着在人类细胞上,因此XBB毒株的传染性实际上较低。

  然而,XBB.1.5的分支没有这样的障碍:F486P突变使其能够逃避抗体,而不会影响它与人类细胞的附着情况。XBB.1.5与细胞的结合甚至比XBB更强,因此提高了它的传染性。

  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拉维·古普塔说:“这种突变可在不增加传染性的情况下实现免疫逃避,这就是它传播如此之快的原因。”

  XBB.1.5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症状?

  WHO在去年10月的声明中指出,数据并未表明XBB及其亚系导致更严重的症状。然而,与其他奥密克戎变种相比,XBB的再感染风险似乎更高。

  2022123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援引CDC芭芭拉·马洪博士的话说,“目前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导致更严重的症状”。

  《卫报》称,没有证据表明XBB.1.5相比其他奥密克戎变种会引起更严重的症状。但它正在快速传播的事实令人担忧,因为病毒更有可能感染弱势群体,尤其是没有接种最新疫苗的人。

  《印度教徒报》报道称,XBB.1.5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与BA.2.75相似,可能比XBBXBB.1具有更强的传播性,并与两者一样具有免疫逃避作用。总体而言,它具有高增长优势。到目前为止,它似乎还不能导致严重的症状。但人们对XBB.1.5的大部分了解都是基于对XBB的了解,还需要对前者进行更多的研究。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5/c14739-32600066.html

模拟人体离子传输机制仿生皮肤可进行自我愈合

2023-01-06    科技日报

一段软质材料被刀割破,室温条件下放置一小时后,经测试,其力学性能可恢复至原始状态的91%……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与韩国汉阳大学以及韩国忠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共同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灵敏且可自我修复的离子皮肤”。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这项研究成果模拟了类似生物触觉细胞的离子信号传输系统,根据力的变化控制离子导体内部的离子分布,最大限度地提高触觉感知。”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应邬彬副研究员介绍,非常有意义的是,它提出了一种同时恢复伤口和触觉功能的离子皮肤技术的新概念,可用于人类义肢皮肤或者机器人皮肤,尤其是应用于可穿戴医疗领域中的人机接口。

受人类皮肤感知结构的启发,国内外科学家此前曾开发出若干种具有离子传输机制的离子皮肤,并应用于遥控器、传感器等机械设备。相关材料虽然具有高抗干扰性、出色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对静态和动态刺激的响应能力,但容易受到持续磨损,引起意外机械损伤,导致功能中断或设备寿命减少。

是否可以参照人类皮肤,赋予离子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从而确保相应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应邬彬介绍,电子皮肤2021年的市场规模为63亿美元,市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21.1%。离子皮肤是电子皮肤的下一代产品,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

此次研究中,联合团队根据触觉细胞的机械刺激响应原理,模拟真实人体皮肤的自愈功能和生物离子信号传递机制,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动态二硫键功能基团和氯取代基的新型热塑性聚氨酯材料。

在此基础上,他们以离子液体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填充入这一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后,开发出了新型的离子导体,并以银纳米线为柔性电极,聚氨酯为封装材料,组装成目标离子皮肤。

“动态二硫键具有键交换作用,哪怕在室温下也可以进行。材料出现破损时,键交换作用会拉近分子链的距离并让其重新堆叠在一起,宏观上也就表现出自愈合的现象,灵敏的触觉功能也可以随着伤口愈合而恢复。”应邬彬介绍,通过机械刺激改变氯取代基与离子液体之间可逆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即时电容和初始电容的差值,从而提高灵敏度。

“这项工作是之前‘仿真肌肉’工作的进阶,更接近人体的感受机制,离柔性的人机接口更近了一步。”应邬彬介绍。

此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曾开发过一种新型聚氨酯(DA-PU)材料,即“仿真肌肉”,适合用作可拉伸电子产品的弹性基体,可确保电子器件在复杂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不过,“仿真肌肉”没有用到离子传输机制,而是用到电子传输机制。电子和人体的离子不匹配,在人体的应用上有局限。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6/c14739-32600849.html

清华大学杨悦团队评估国产和进口同类肿瘤靶向药的价格、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3-01-05    生物世界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杨悦课题组在国际知名的《柳叶刀》子刊 The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发表了题为:The Price, Efficacy, and Safety ofWithin-Class Targeted Anticancer Medicin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mported Drugsin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的研究长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新确诊的癌症患者近457万例,死亡病例高达300万人,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位居世界首位。每年所需的肿瘤医疗费用超过2200亿元,过去五年里中国的抗癌药物支出增加超过一倍,抗肿瘤药物的可负担性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5年以来,我国启动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旨在提高我国抗肿瘤药物的可负担性,惠及更多患者 (1)。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年度药品报告,由我国本土制药企业研发的抗肿瘤靶向药在数量和品种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由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的多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抗肿瘤靶向药价格平均降低幅度超过了50%,这对改善患者用药可负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同类抗肿瘤靶向药定义为具有相同靶点用于治疗相同适应症的抗肿瘤药品)在月治疗费用是否存在差异方面的证据非常有限。更为关键的是国产同类抗肿瘤药与进口相比,是否能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为解决上述问题,亚就听到系统评估我国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的价格(首发上市和最新的月治疗费用)、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纳入了2010-2022年获批上市的12组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每组至少1个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

研究结果显示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自上市以来月治疗费用分别降低了71%62%,这主要由于国家医保药品价格谈判的重要作用。与进口抗肿瘤靶向药相比,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的首发上市和最新的月治疗费用中位数均显著低于进口抗肿瘤。同时,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这些证据支持了近年来药品审批审评改革(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的上市)和国家医保谈判对于改善我国肿瘤患者用药可负担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为解决全球肿瘤患者用药可负担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此次研究也为更多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走向全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一)国产抗肿瘤靶向药比进口同类药更具价格优势

相比于首发上市时的月治疗费用,最新(2022年)的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月治疗费用均呈明显降价趋势(图2)。国产和进口药物的月治疗费用中位数分别下降了71%P<0.001)和62%P<0.001)。此外,国产抗肿瘤靶向药的首发上市 (3786$vs. 5393$P=0.007) 和最新 (1222$vs. 2077$P=0.01)的月治疗费用中位数均显著低于同类进口抗肿瘤药物(图3)。以PD1/PDL1靶向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国产PD1/PD-L1靶向药月治疗费用中位数仅为878$,远远低于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7667$这也使中国患者有望享受全球最低的PD1/PDL1靶向药治疗价格。

二)国产和进口同类抗肿瘤靶向药在有效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在证明国产抗肿瘤靶向药比进口同类药更具价格优势后,课题组对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主要有效性指标进行评估,包括总生存期(OS)、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结果显示,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的OS指标无显著差异(HR: 0.71 vs.0.66P=0.38)(图4);PFS指标无显著差异(HR: 0.51 vs.0.48P=0.60)(图5);ORR中位数也无显著差异(ORR: 37% vs.48%P=0.51)(图5)。

三)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在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

在证明国产抗肿瘤靶向药和进口同类药在有效性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后,课题组进一步对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的安全指标进行评估,包括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和GRADE3级不良事件(GRADE 3 AEs)发生率。结果显示,国产和进口抗肿瘤靶向药在SAE发生率(RR: 1.40 vs1.18P=0.23)(图7)和GRADE3级不良事件(RR: 1.57 vs1.61P=0.92)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图8)。

综上所述,我国国产同类抗肿瘤靶向药不仅在价格方面显著优于进口,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同样达到了相当水平。该研究支持我国应当进一步鼓励创新药的研发,将更多的抗肿瘤靶向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谈判,让肿瘤靶向药惠及更多中国和全球的患者。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560e54748ac.html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基于中药营养疗法的间歇性断食,让近一半2型糖尿病患者告别降糖药

2023-01-05    奇点糕

2型糖尿病(T2D)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一旦得了T2D,那大多数人往后恐怕就离不开吃降糖药、打胰岛素针了[1]。然而,对于处于疾病早期、病程较短的T2D患者,通过饮食干预、体重控制等措施,有望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免去患者的服药打针之苦[2,3]

间歇禁食(IF)可谓是近几年来最流行的饮食策略,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降低体脂[4],理论上对于T2D患者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但其在T2D患者中的长期效果还有待验证。此外,完全的禁食是不太适合T2D患者的,这有可能导致其血糖过低而发生危险,因此IFT2D患者中的应用还需要一些改进。

近日,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刘东波团队和中南大学的胡鸣海团队在内分泌学知名期刊《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5],表明相比于对照组,接受3个月的中药营养疗法(CMNT),即食用专门饮食的间歇性断食,可使更多T2D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标准(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低于6.5%),体重下降也更明显。

CMNT是一种基于IF提出的饮食疗法,由5CMNT饮食和10天正常饮食组成,其中的CMNT饮食不仅包含小麦、大麦、大米、黑麦和燕麦等与T2D发病风险负相关的谷物类食物,还包含枸杞、灵芝、山药、葛根等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肠道菌群的“药食同源”成分,是一种低热量的、蕴含中医食疗智慧的药膳[6]

本次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hiCTR2000038036),受试者招募始于201912日,结束于202062日。纳入的受试者为年龄在1875岁之间的T2D患者,体重指数(BMI)在1835之间。受试者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CMNT组或对照组,并进入为期3个月(包括6个周期,每周期15个干预日)的干预期。

在每个周期中,CMNT组前5个干预日为改良禁食日(约840 kcal/天,46%来自碳水化合物、46%来自脂肪、8%来自蛋白质),在此期间受试者在常规进餐时间接受CMNT饮食,而在剩余的10个干预日与对照组一样进行随意饮食,并遵循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年版)。干预期间允许受试者摄入无热量饮料,且两组受试者都保持了通常的运动习惯。

3个月的干预期后,CMNT组和对照组均进行随意饮食(遵循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该指南推荐富含纤维和低血糖指数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法,总能量摄入的50%65%来自碳水化合物,15%20%来自蛋白质,20%30%来自脂肪。研究人员分别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和12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糖尿病缓解率,糖尿病缓解标准定义为至少3个月未服用抗糖尿病药物后,HbA1c水平稳定低于6.5%;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HbA1c水平、空腹血糖(FBG)水平、血压、体重、生活质量和药物费用。

研究共纳入了72名受试者,CMNT组与对照组各36人。由于搬迁 (n=1)、时间冲突(n=1)和失访(n=2),4名受试者在干预阶段退出了CMNT饮食组;由于时间冲突(n=1)、失访 n=1)和不想继续(n=3),5名受试者在干预阶段退出了对照组。

两组参与者在基线时特征相似,服用的药物类型无显著差异,服用的药物数量也相似。CMNT 组的基线HbA1c水平为7.63%,对照组为7.52%CMNT组基线FBG8.10mmol/L,对照组为7.70mmol/LCMNT组基线BMI值为20.430.4,对照组为19.129.6

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

3个月干预结束时,CMNT50.0%18/36)的受试者和对照组2.8%1/36)的受试者停止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同时,CMNT组的平均服药次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59±0.63 vs 1.81±0.67P<0.0001)。

CMNTFBG水平在干预后降至6.30mmol/L,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对照组FBG水平在干预后则为7.66mmol/L,与基线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CMNT对受试者体重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相比于对照组下降0.27kgCMNT组受试者在干预结束时平均体重减少了5.93kgP<0.0001)。CMNT组受试者的BMI平均降低了2.41,对照组则为0.18

此外,两组受试者的平均血压均下降,CMNT组平均下降0.41mmHg,对照组平均下降1.35mmHgCMNT组的平均收缩压降低了0.75mmHg,对照组降低了2.58mmHg,但两组在舒张压或收缩压降低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CMNT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基线提高了4.57分,对照组降低了1.77分(P<0.05)。

在随访3个月后,CMNT组有47.2%17/36)的参与者达到糖尿病缓解,而对照组只有2.8%OR 31.32P<0.0001)。CMNT组和对照组的HbA1c水平分别为5.66%7.87%CMNT组的平均HbA1c降幅(1.75%)显著高于对照组(0.37%)。CMNTFBG5.84mmol/L,对照组为7.64mmol/LP<0.0001)。

经过12个月的随访后,CMNT36名受试者中有16名(44.4%)达到糖尿病缓解,平均HbA1c水平为5.90%,而对照组36名受试者中无人达到糖尿病缓解;CMNT组所有受试者的HbA1c水平和FBG水平分别为6.33%6.17mmol/L,对照组则为7.76%7.47mmol/L(均P<0.0001)。

在随访12个月时,与基线时相比,CMNT组受试者体重从67.60kg下降到61.82kg,而对照组体重则无明显变化(从66.25kg66.05kg)。CMNT组受试者BMI22.14,对照组为23.51。与基线时相比,CMNT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增加了6.19分,而对照组则减少了2.82分(P<0.05)。

此外,对照组受试者平均服用1.85±0.61种药物,费用平均约为265.1/月,而CMNT组受试者需要的药物种类更少(0.61±0.56)、费用更低(60.4/月)。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首次证明了IF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在应用了3个月的CMNT疗法后,在随访12个月时,有接近一半的受试者达到糖尿病缓解,且CMNT疗法还显著降低了受试者的HbA1c水平、FBG水平和体重。

CMNT疗法是刘东波教授团队开发的持续、适度限制卡路里摄入的均衡饮食,而且据刘东波教授团队开展的研究,CMNT疗法的起效可能与其增加肠道有益菌菌群数量,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提高患者葡萄糖耐量有关[6],此次的临床试验再次证实了CMNT疗法的有效性,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e14e5475051.html

全球新冠后遗症患者预计近1.45亿,“阳康”后还要警惕这些「新冠后遗症」!

2023-01-05    生物探索

LongCovid这个词已经在文献中得到国际认可,与病情本身一样,LongCovid的现有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LongCovid定义。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CDC等多部门联合制定的Long Covid定义为“Long Covid被广泛定义为在最初感染新冠后的持续体征、症状和状况。这些体征、症状和状况在感染初始阶段后持续4周以上,可能是多系统的,并可能表现为复发-缓解模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展或恶化,甚至在感染后数月或数年也可能发生严重和危及生命的事件。”

根据CDC长新冠专题,新冠感染康复者报告的最常见长期新冠症状包括以下方面:

 一般症状:疲劳或乏力、劳累后不适、发热;

 呼吸和心脏症状: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咳嗽、胸痛、心悸;

 神经症状:脑雾、头痛、睡眠问题、头晕、针刺般的感觉、嗅觉和味觉变化、抑郁或焦虑;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肚子痛;

 其他症状:关节或肌肉疼痛、皮疹、月经周期变化。

2022913日,世卫组织发文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模型数据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全球有近1.45亿人至少存在一种长期新冠症状。伴随着我国对新冠疫情管控的放松,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正以几何级指数增长,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相信患上长期新冠症状的患者也会不断增加。长期新冠症状具体包括哪些,我们一起走进权威研究。

平均随访4个月,45%的新冠康复者

仍有疲劳、疼痛等症状

既往研究表明,全球新冠感染者都患有各种不同的持续性症状,包括疲劳、不适、嗅觉和味觉改变、呼吸困难和认知障碍。2022121日,The Lancet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探讨了新冠感染的长期遗留症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否住院治疗过,45%的新冠感染后康复者在平均随访4个月的时间里仍有至少一种持续性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睡眠障碍、疼痛/不适、呼吸困难。

在这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研究人员检索了从20191231日至2022121日,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CINAHLmedRxiv中符合条件的研究,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关于新冠长期症状的分析,研究题为“Theprevalence and long-term health effects of Long Covid among hospitalised andnon-hospitalised popul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该项研究共纳入了194项研究,包括735006名参与者,在平均随访时间为126天的情况下,无论住院情况如何,有45%的新冠感染康复者至少出现一种长期新冠症状。

就曾住院治疗的新冠康复者而言,52.6%的人至少有一种症状,最普遍症状是疲劳、疼痛/不适、睡眠障碍、呼吸困难、日常活动受损;随访时观察到有部分患者的肺部功能存在持久性改变,常见的是CT/X光片表现异常(45.3%)、磨玻璃影(41.1%)、一氧化碳扩散能力受损(31.7%)。

在非住院的新冠康复者中,34.5%的人在随访时至少存在一个持续性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呼吸困难、肌肉疼痛、睡眠障碍、嗅觉丧失。

同年10月份发表在JAMA上一项题为“Estimated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Cognitive,and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的研究评估了新冠感染康复者长新冠症状的持续时间。

这项观察性分析涉及54项研究和2个病历数据库的汇总,包含了来自22个国家或地区的120万新冠感染康复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将长新冠的常见症状概括为三类:持续的身体疲劳、肌肉酸痛或情绪波动;认知问题;呼吸系统问题。

经过数据分析,约6.2%的新冠感染者在感染三个月后出现了以上症状中的一种;在未住院个体中,平均长新冠持续时间为4个月;在有症状新冠感染者中,约3.2%有持续疲劳同时伴有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3.7%有持续的呼吸系统问题,2.2%有认知问题。且在全球范围内,63.2%的长新冠患者是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长新冠与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ICU患者出现长新冠的比例高达43.1%,普通住院患者出现长新冠的比例为27.5%,而未住院患者仅为5.7%;平均长新冠的持续时间为9个月,而未住院个体的长新冠持续时间为4个月。

此外,该项研究中的数据来自于Omicron流行前,研究认为与Delta相比,感染Omicron出现长新冠的发生率降低了24%-50%,具体取决于上次接种疫苗以来的时间。

Omicron感染后遗症风险下降,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Delta相比,Omicron的致病力要弱很多,感染者症状较轻,因此感染之后患上长新冠的风险也有所下降,但仍然不容忽视。20226月,The Lancet发表了一项题为“Risk of long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的研究,这是首个关于Omicron后遗症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Delta相比,感染Omicron之后发生长新冠的几率要低20%50%

该项研究共纳入了202112月至20223Omicron传播高峰期间感染新冠病毒的56003名成年人,同时将202161日至20211127日期间感染Delta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研究发现,在Omicron病例中,56003人中有2501人(4.5%)经历了长新冠症状,在Delta病例中,41361人中有4469人(10.8%)经历了长新冠症状。

研究表示,总体而言,与Delta相比,Omicron导致患者出现长新冠症状的几率更低,具体还与疫苗接种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根据ZOE应用程序模型,未来长新冠的数量还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除了以上研究中提到的较为常见的长期新冠症状之外,还有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阿尔茨海默症、缺血性中风、糖尿病、各种心理疾病等风险显著增加。

还有很多人会关心生殖系统功能问题,我们此前分析过的研究中提到,新冠病毒可能导致急性睾丸损伤、慢性不对称睾丸萎缩。国内生殖医学权威专家、武汉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教授章汉旺表示,感染新冠病毒短期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三至六个月会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研究表明新冠感染会影响男性生殖功能。

就女性而言,很多女性在本次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出现了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异常出血等情况,对这一情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杨欣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会影响生殖系统。

截至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在疫苗接种以及群体免疫的加持下,Omicron致病力有所下降,但其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还是不容忽视。反复高烧、咳嗽、头痛、全身肌肉痛、刀片嗓,经历了这番感染,大家还都是心有余悸。大部分人群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感染乏力、呼吸不畅、咳嗽不止,更有甚者出现肺炎、心肌炎等症状,这表明新冠病毒根本不能等同于感冒。以上这些症状部分人会慢慢恢复,但也有部分人可能就此就落下了病根,无法根除。

新冠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体内病毒尚未完全清除或者形成了新的病理产物,基于此,一方面要应对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病毒及相应的病理产物。

以上研究分析了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可能会使感染者出现的长期新冠症状,以期告诫感染者即使身体有所恢复也要注意休息,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阳康”后要警惕后遗症的出现,如果出现不舒服的情况要尽快就医。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8f4e5475300.html

《柳叶刀·肿瘤学》: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对抗各种HER2阳性实体瘤的利器!

2023-01-05    奇点糕

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是目前最成功的靶向治疗之一,标志性的单克隆抗体类靶向药曲妥珠单抗,已经广泛应用于胃癌和乳腺癌的治疗,且显著延长了乳腺癌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1]

HER2作为一种癌基因,在胆管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唾液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也存在基因过度扩增或者蛋白过度表达的现象[2],然而单抗类靶向药对乳腺癌和胃癌以外的肿瘤,治疗效果却差强人意[3],因此还需要更多针对HER2靶点的创新药物,当前各种新药也在不断涌现。

近日,由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FundaMeric-Bernstam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TheLancet Oncology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HER2双特异性抗体Zanidatamab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治疗HER2过表达或过度扩增的晚期肿瘤(以胆管癌和结直肠癌为主)患者,客观缓解率可达37%[4],提示Zanidatamab在胃癌和乳腺癌以外肿瘤的治疗中初步疗效良好。

Zanidatamab靶向HER2的细胞外结构域和二聚化结构域,可同时结合两个非重叠的HER2表位ECD4(曲妥珠单抗靶向域)和ECD2(帕妥珠单抗靶向域),从而阻断双重HER2信号并消除细胞表面的HER2蛋白[5]。此外,Zanidatamab可抑制生长因子依赖性的肿瘤细胞增殖,还可激活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毒性、细胞吞噬作用和补体依赖性的细胞毒性[6]

临床前研究显示,Zanidatamab在多种HER2过表达或过度扩增的肿瘤中,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5],或可成功应用于胆管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临床治疗。

本次公布结果的临床研究共分为两个阶段,即剂量递增试验和扩展试验,分别用于确定Zanidatamab的最大耐受剂量和最佳治疗剂量,并观察Zanidatamab的初步治疗效果(图2)。

在第一阶段,共计46例患者(以胃癌和乳腺癌患者为主)被纳入,并分为7个剂量组,最大剂量为30mg/kg(图2)。在所有剂量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和输液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43%;仅7%的患者出现了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关节疼痛、疲劳和低磷血症、食欲下降和高血压;在46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由此可见,Zanidatamab具有较高的临床耐受性。

基于第一阶段,研究人员确定了最佳治疗剂量为20mg/kg(每两周一次),为进一步确定此剂量下Zanidatamab的安全性并初步研究其治疗效果,研究人员纳入了86HER2过表达的晚期癌症患者(22例胆管癌或胆囊癌,28例结直肠癌和36例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其他癌症)(图3)。

在第二阶段,腹泻仍然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且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1-2级,3级不良反应仅一例(腹泻),因此按20mg/kg每两周一次给药的Zanidatamab,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其对胆管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的治疗效果尚未可知。

在这86例患者中,共计83例患者可评估疾病缓解情况:胆管癌、结直肠癌和其他癌症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8%38%36%,总体ORR37%;胆管癌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8.5个月,结直肠癌为5.6个月,其他癌症为9.7个月,部分患者缓解持续时间大于一年(图4)。

此外,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个月(95% CI:3.7-7.3),其中胆管癌为3.5个月(95% CI:1.8-6.7),结直肠癌为6.8个月(95% CI:3.5-7.8),其他癌症为5.5个月(95% CI:3.6-8.3)。

83例可评估缓解情况的患者中,有63例(76%)患者肿瘤缩小(图5),其中14例曾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的治疗,胆管癌中1例,结直肠癌中3例,其他肿瘤中10例(图6)。由此可见,Zanidatamab不仅适用于除胃癌及乳腺癌以外的癌症,而且有望用于经HER2单抗治疗后的患者。

总之,这项研究发现HER2双特异性抗体Zanidatamab对乳腺癌和胃癌以外的癌症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而据刚刚公布的消息,Zanidatamab已取得治疗HER2过表达或过度扩增胆管癌的临床2b期关键试验成功,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到41.9%,且中位DoR超过一年,相关适应证有望基于该研究结果获批。

目前国内也同期开展了Zanidatamab治疗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或胃/胃食管连接处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CTR20210237),有望为Zanidatamab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充分的证据,也期待这项研究能够传来新的好消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2afe5475980.html

柳叶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的“罪魁祸首”,3点教你彻底根除

2023-01-05    健康网

50岁的苏师傅最近一个月频频出现“上腹痛”,起初以为吃坏肚子导致

但即便清淡饮食,苏师傅的症状依然不见缓解,近两周内,还伴有口臭,同事跟他说话,都会不自觉的跟他保持距离。

担心是肝脏有问题,苏师傅来到当地的胃肠科进行问诊,经检查发现,过去一个月的消化不良、腹痛、口臭等表现,都是幽门螺旋杆菌惹的“祸”。

医生建议他需要进一步治疗,但苏师傅认为自己症状较轻,无需这么麻烦的治疗,之前听说大蒜可以杀菌,于是就去市场买了好几斤大蒜,开始天天生吃。

然而3个月后,苏师傅发现自己腹痛并没有缓解,甚至饭后经常胃部疼痛,整个人消瘦了不少。再到医院检查,结果被医生告知,幽门螺杆菌伴有急性胃炎。经过询问后,医生判断是大蒜食用过多,导致的胃粘膜严重损伤,最终引起胃部出现炎症反应。

医生表示,大蒜里含的大蒜素含量并不高,生大蒜要吃很多才具备杀菌的浓度,因此,吃大蒜并不能消灭幽门螺杆菌。

“一人感染,全家遭殃”。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今天小九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

一、幽门螺杆菌,在我国究竟有多普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胃部的细菌,但它并不会随着食物代谢被排出体外,且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是导致多种胃部疾病的因素之一。

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引起腹胀、打嗝、消化不良等症状。一般通过吹气实验,即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可证实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已超过50%。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高达59%,也就是说,有将近7亿人感染该菌。而幽门螺杆菌又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等胃肠疾病有关,危害不容小觑。

二、柳叶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最大的祸根

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中,发表了一项中国人群大型前瞻性病例队列研究,该研究以中国最大的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为基础,纳入中国十个不同地区,年龄为30~79岁的成人长达10年随访。结果发现中国每年近80%的非贲门胃癌,以及超过60%的贲门胃癌都可归因于HP感染。

具体结果显示:

中国人群Hp感染率中,非贲门胃癌病例中受试者Hp血清阳性率为94.4%,贲门胃癌病例中为92.2%。对于中国患者而言,Hp感染不仅是非贲门胃癌的较强风险因素,同样也是贲门胃癌的风险因素,与未患幽门螺杆菌的人群相比,患有幽门螺杆菌的人发生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的风险分别增加5.94倍和3.06倍。

根据研究人群中的胃癌病例感染估计,中国每年约有34万例胃癌病例是由Hp感染引起。中国成人感染Hp不仅常见,且感染与较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具有较强水平有关。

三、感染幽门螺杆菌怎么办?牢记3个办法彻底杀菌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其与多种胃病有关,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那么日常应如何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呢?

1、及早发现

通过胃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碳13或碳14的尿素呼气试验)都可以帮助判断有无Hp感染,而后者是判断幽门螺杆菌最简洁快速的方法,只需要吹2次气即可,无痛苦且准确率高(可达95%以上)。

2、四联疗法

当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建议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四联方案进行除菌。四联疗法即同时服用四种药物,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抑制胃酸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物,以及一种含铋剂的胃粘膜保护剂。

3、定期复查

根除疗程为1014天,一个疗程后,需要完全停药4周,再进行复查。一般第一次根除率可达80%90%。如若根除失败,最好距离第一次根除3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根除。

四、预防幽门螺杆菌,从4个细节做起

想要预防幽门螺杆菌,就要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

1、切断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传播,口口传播常发生与成人与婴幼儿之间,杜绝用嘴给孩子喂食,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幼儿食物及奶嘴等;如家庭成员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则一定要采取分餐制。避免粪口传播,应注意养成及时冲厕水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一定要勤洗手。

2、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家中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的儿童及青少年,尽量让儿童使用独立餐具,培养其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3、少吃刺激食物

尽量少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咖啡、酒等刺激食物,这些食物都会对胃粘膜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制造入侵的机会。

4、定期体检

对于30岁以上,家有老人和小孩,尤其是带孩子的老人;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经常反酸、烧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胃痛;口臭、口干、口苦、口腔异味、口腔溃疡;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消化不良;有胃癌家族史者等人群都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危人群。

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普通人则最好12年进行一次呼气测试,及时筛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但大家也无需过于恐慌,在幽门螺杆菌成为癌变助推器之前,依然拥有一定的防治时期,正确认识它,按照科学方法防治,摆正好心态,才能更好控制疾病进一步恶化。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BJ8E8305148PF4.html

舆情信息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3-01-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截至202212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7809.4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2208/202301/t20230101_263165.html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2023-01-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截至2023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7848.8万剂次。

摘引网址: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2208/202301/t20230102

公安部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违法犯罪活动

2023-01-03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日电(记者翟翔、熊丰)记者2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日前部署全国公安食药侦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检测试剂及制氧机、血氧仪等相关用品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工作。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食药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山寨”仿冒涉疫药品及相关用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形成有力震慑。要围绕常用涉疫药品、检测试剂及相关医疗器械、设备,紧盯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及网络交易服务等第三方平台,深入排查案件线索,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第一时间核查工作中发现和群众投诉举报的线索,对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立案查办。对团伙性、系列性、跨地域案件,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集中破案攻坚,坚决摧毁犯罪网络、斩断利益链条。

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全国公安食药侦部门迅速行动,坚持打早打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检测试剂及相关用品违法犯罪活动。吉林公安机关近日成功破获一起制售布洛芬假药案件,及时阻止假药流入市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3/c14739-32598368.html

应对新冠病毒要合理用药

2023-01-03    光明日报

近日,一张关于“XBB.1.5毒株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大家要囤点蒙脱石散、整肠生等药”的截图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导致百姓争先抢购相关药品。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指出,XBBBQ.1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表现为优势毒株,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XBB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公告指出,自20231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那么,这是否会引起新一轮毒株的流行?许文波表示,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Q.1XBB传入我国,在我国尚未形成传播优势,但其优势会逐渐增加。

针对公众关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前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首先要理智、合理地用药,其次还需要耐心,药物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其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不宜与他汀类药物等联合使用。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心情,提高机体免疫力。

许文波还表示,预防BQ.1XBB,其实是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的,采取的措施就是监测它的致病力有没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异,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我们会和基因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研判。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3/c14739-32598400.html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农村疫情防控

2023-01-04    光明日报

随着春节临近,我国即将迎来城乡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牵动着各方关注的目光。近日,《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为指导农村地区应对岁末年初人群流动带来的疫情防控挑战提供了科学指引。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好多人计划回家过年,从城市返乡的高峰局面可能出现。农村地区地域广袤,人口庞大且分散,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如何应对各种已知和未知风险,成为当前的巨大挑战。

正因为此,此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就健全基层疫情防控体系、保障农村地区医疗物资供应、提升重症救治水平、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防护、统筹推进农业稳产保供等事项作出针对性的安排,是因时因势作出的科学部署,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加紧落实。

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应对潜在风险挑战,既不能过分惶恐、自乱阵脚,也不能麻痹大意、等闲视之。当下,不少农村地区已经经历了一轮病毒感染,一些人以为“阳过”就万事大吉,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主观估计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态势必影响农村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让薄弱环节难以得到有效加固。

农村疫情防控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当前,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仍然有限,抓住时间窗口充分做好准备,是科学应对疫情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发扬“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担当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方案》的各项要求,才不至于在突发情况发生时措手不及。

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各地能够扎实有序做好农村防疫的各项准备,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冲击,让团圆之年更加欢乐祥和。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4/c14739-32599350.html

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及相关用品违法犯罪活动

2023-01-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3日电  (记者张天培)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公安部党委工作部署,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全国公安食药侦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检测试剂及制氧机、血氧仪等相关用品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欢度元旦春节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通知要求,各地公安食药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山寨”仿冒涉疫药品及相关用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形成有力震慑。要围绕常用涉疫药品、检测试剂及相关医疗器械、设备,紧盯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及网络交易服务等第三方平台,深入排查案件线索,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第一时间核查工作中发现和群众投诉举报的线索,对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立案查办。要坚持依法严打、快侦快破,对相关犯罪活动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并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对团伙性、系列性、跨地域案件,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集中破案攻坚,坚决摧毁犯罪网络、斩断利益链条。

    据介绍,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全国公安食药侦部门迅速行动,坚持打早打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涉疫药品、检测试剂及相关用品违法犯罪活动。近日,吉林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制售“布洛芬”假药案件,及时阻止假药流入市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4/c14739-32599269.html

感染XBB1.5会大便失禁?专家:没科学依据,更不必囤纸尿裤

2023-01-03    潇湘晨报

继蒙脱石散后,纸尿裤又成了囤积新目标!

13日,有网友称,上海已出现XBB1.5病例,因为感染之后,会无意识地腹泻,呼吁大家囤积点纸尿裤。

对此,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表示,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1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的最后一周,XBB.1.5占美国新冠病例的占比已达到了40.5%,较前一周的21.7%几乎翻了一番,但是并没有报道引发高死亡率。

XBB.1.5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痛、喉咙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劳和发烧等,与当下我国流行的BF.7等症状几乎一致。对于可能出现的腹泻症状有很多对症治疗的止泻药物,包括具有化湿止泻作用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痛泻宁颗粒等,除了止泻作用外,还具有健脾和胃等作用,方邦江教授说,其实临床上一般的‘病毒性感冒’等也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型感冒’症状,这是正常的病理反映,大家不要惊慌,不必杞人忧天”,方邦江教授提醒,不仅纸尿裤没有必要囤积,蒙脱石散等一些止泻药物也不必盲目囤积。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6M5LFU0534P59R.html

浙江:按年龄有序发放“防疫包”

2023-01-04    光明日报

 “大妈,包里一共两种药,可一定要看仔细,别搞混了。”20221229日,浙江杭州建德市莲花镇林茶村党总支书记汪亚平把刚领取到的“防疫包”送到村里独居老人李彩娇手上,并反复叮嘱,“药物的用法、用量都已经用纸条注明放在‘防疫包’中,要是还不清楚,就给我打电话”。

每个“防疫包”参考配备为:解热镇痛类退烧药(3天用量)、清热解毒类中成药(1盒或1瓶)、医用外科口罩10个、消毒液1瓶。此外,“防疫包”中还附上了1份防疫健康温馨提示,指导老年人加强防护、科学防疫、合理用药。

在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将社区值班电话、社区联系人电话和社区医生联系电话写在居民健康联系卡上,电话24小时开通,便于为老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浙江省按照先农村、海岛、山区后城市,先高龄(80岁以上)后低龄(60岁以上),先有合并基础性疾病人群后无基础性疾病人群的顺序发放“防疫包”,于2022123124时前发放到位,基本覆盖到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

“真是很感谢党和政府,正好家里没有退烧药,没想到村干部这么快就把‘防疫包’送上门了。”73岁的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沟溪村村民孔祥光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防疫包”后高兴地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4/c14739-32599348.html

刘国中在四川、重庆调研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

2023-01-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重庆1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国中1日至3日在四川、重庆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出席有关活动。

刘国中实地考察了四川、重庆的农村社区、市区药店、药业公司、综合医院、儿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看望慰问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并主持召开两场座谈会,听取省市汇报和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刘国中对四川、重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予以肯定,四川、重庆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项工作进展扎实有序,有效应对病毒感染增长、医疗物资紧张局面,确保了医疗和社会秩序稳定。

刘国中指出,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在综合分析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实施“乙类乙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定信心,主动担责,完善应对准备,优化防控措施,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实现平稳转段和稳定接续。

刘国中强调,要切实将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要强化药品和医疗设备保障,搞好生产调度和供需衔接,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医用物资供应。要千方百计救治重症患者,保证重症床位、设备设施、医护人员,对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发生重症风险较大的患者,要关口前移,提早干预,需住院的要应收尽收、及时救治。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向边远山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包”,组织基层医疗力量下沉,主动开展上门服务,畅通农村与城市医疗机构快速转诊通道。要切实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宣传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4/c14739-32599279.html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全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

2023-01-05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4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今年1月至6月将开展全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开展综合监管执法。

这是记者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专项行动有五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加强价格监管执法、全面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和广告监管、全面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加强药械生产流通监管。

在价格监管执法方面,专项行动从严从快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包括在成本未明显增加时大幅度提高价格,或者成本虽有增加但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强制搭售商品,变相大幅度提高价格;无正当理由,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涉疫物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等违法行为。

在依法查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其他价格违法行为方面,专项行动重点查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包括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实施虚假优惠折价或者价格比较、不履行价格承诺;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等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进行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标示;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等价格违法行为。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5/c14739-32600087.html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

2023-01-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14日电  (记者叶紫)为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进一步提升帮扶精准性和时效性,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国家医保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通知》。

  通知细化了确保应保尽保、稳妥推进政策衔接、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常态化实施综合帮扶、加强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等具体要求,立足“建机制、聚合力、补短板、防风险”,对守牢防止因病规模性返贫底线作出统筹安排。

  通知紧盯“应保尽保”底线任务,要求各地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不低于99%,并对资助对象范围、参保管理服务、资助参保资金衔接等作出规定。要求稳定巩固农村低收入人口医保待遇水平,确保过渡期政策有序衔接、待遇平稳过渡;做好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联动实施精准综合帮扶。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5/c14739-32600045.html

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开展

2023-01-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新华社北京14日电  (记者高蕾)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四部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

  通知要求,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形成全国统一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国家转介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和康复对象需求等信息共享和转介;各类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社会组织和个人,可在发现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需求时,向全国转介信息平台提出登记申请,畅通社区康复服务对象的登记渠道。

  通知强调,每个地级市应设置具备评估转介、培训督导、服务示范等综合功能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指导功能,逐步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

  通知还提出,要强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从业人员督导培训,直接服务人员每年至少接受20小时的精神障碍康复专业知识培训。

  此前,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发文,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8,0%以上的县(市、区、旗)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市、区、旗)实现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5/c14739-32600046.html

因时而动,及时调整医保政策

2023-01-06    光明日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经国家医疗保障局批准,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等6个药品将临时纳入北京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按照甲类药品执行,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等疫情防控药品也已临时纳入北京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此外,为应对疫情新形势,多地也纷纷出台了新冠相关医保政策:安徽明确新冠感染门诊费用报销比例统一为70%;河北三河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医保报销政策明白纸》,明确不同人群的不同报销比例及金额;福建晋江门诊、住院皆可报销,比例50%~80%不等;山东将新冠症状网上问诊纳入医保;湖北将36种新冠用药临时纳入医保……

最新的消息是,15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现场谈判正式开始。此次谈判的药品涉及肿瘤、罕见病、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等上百种临床用药。根据以往经验,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将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在过去三年间,我国采取“先救治、后结算”的方式,有力支持与保障了确诊和疑似患者救治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这样的政策体现了我们国家举国一心、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优势。但这样的免费治疗是一种应急状态下的医疗保障措施,2020年期间曾有数据统计,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甚至超过百万元。这样的支出有其特殊性,却难以具有持续性。

事实上,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诊疗与报销一直根据情况适度调整,以期符合更多群众的利益。在20223月,国家医保局就明确,参保人在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统筹地区现行规定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检测试剂的费用,可使用个人账户支付。

今年1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由此,对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同时适时调整医保保障政策,成为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医保报销也需要回归常态化管理,在正常状态的医保报销和管理政策框架内执行。“纳入医保”的指向是为患者减负,让更多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医疗机构放心诊疗、放心报销,从而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6/c14739-32600857.html

保障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治疗首个国产ECMO产品获批上市

2023-01-05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5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我国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202314日,国家药监局经审查,应急批准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注册申请,二者配合使用,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其他治疗方法难以控制并有可预见的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风险的成人患者。

国家药监局表示,国产产品的上市对于满足临床急需,保障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治疗,确保疫情防控“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落实,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药监局介绍,作为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上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其中,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由主机、泵驱动装置、紧急泵驱动装置、备用电池、流量气泡传感器等组成。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由膜式氧合器及动静脉管路组件(含离心泵泵头),预充管路组件,配件包组件和氧气管路组成。

国家药监局表示,在该产品的注册申报过程中,国家药监局按照“统一指挥、早期介入、快速高效、科学审批”的原则,成立应急审评工作组,专人负责、全程指导、发布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加大产品注册申报指导,加快审评审批进程,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基础上推动产品尽快上市,满足疫情防控工作急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5/c14739-32600484.html

2023年怎么干?国家药监局: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2023-01-06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6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15日,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做好今年的药品监管工作,要扎实推进中国式药品监管现代化,持续筑牢药品安全底线,深化药品监管改革,提升药品监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对2023年药品监管工作作出部署。一是守正固本,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服务保障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防疫药械质量监管,支持防疫重点药械保产保供,持续做好应急审评审批工作;以长效化机制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完善疫苗管理体制,保障疫苗质量和供应;强化重点品种质量安全监管,坚持对产品质量问题“零容忍”,持续加强网络销售监管;全面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统筹运用各类手段强化安全监管,完善药物警戒和应急管理体系。

二是改革创新,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营造雨林型医药创新生态,加快新药好药上市,促进高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上市,释放化妆品审评审批改革红利,激发区域医药创新活力;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中药监管制度体系,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加强传统药国际交流合作;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涉企电子证照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立足长远,全面提升药品监管能力。

健全完善药品监管质量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监管和监管科学,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国际合作,加快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6/c14739-32600962.html

贵州:远程医疗打通农村防疫“最后一公里”

2023-01-06    科技日报

14日,来自贵州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显示,针对农村地区老幼群体数量巨大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贵州发挥远程医疗服务优势,推动防控重心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全力做好“最后一公里”医疗救治工作,实现基层“见医、见药、见干部”。

“真的是雪中送炭,太感谢了!”1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当莫任华老人从村党支部书记罗红燕手中接过防疫健康包的时候,感动得热泪盈眶。从12日起,贵州陆续为133万重点和次重点人群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止咳消炎中成药、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酒精、核酸检测抗原试剂等。发放对象是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包括国家分类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和次重点人群。

根据监测,目前贵州第一波高峰已进入平台期,新发阳性感染人员逐步减少,农村感染率已超过60%。但随着春节临近,农村人员流动将进一步加强,贵州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此,贵州及时建立农村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和民生保障系统解决方案,畅通转诊“绿色通道”,确保农村居民一旦有重症出现可以立即送到三级医院治疗。同时,夯实农村医疗力量,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全部建设并投入使用,每日接诊最大能力为8.6万人,着力发挥县级医院主阵地作用,统筹县域内医疗资源,让宝贵的医疗资源用在最需要的患者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疗救治中,贵州充分利用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服务,帮助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水平,帮助农村患者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6/c14739-32600844.html

山西:向农村地区免费供应基本退烧药品

2023-01-06    科技日报

5日,记者从山西省工信厅获悉,为坚决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防疫医疗物资供应的指示精神,全力做好农村地区重点医疗药物保供,日前山西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向全省农村地区免费供应基本退烧药品,17日前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自然村药品投放全覆盖。

据了解,随着新冠疫情防控优化措施陆续出台实施,山西省进入疫情防控转段渡峰的关键阶段。山西省农村地区地域广、人口多,是医疗资源的薄弱地区,加上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多重因素叠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为此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山西省工信厅会同山西省卫健委、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药监局、山西省医保局等单位,协调组织山西省内重点医药生产企业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重点医药流通企业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和国药控股山西有限公司免费供应基本退烧药品。

山西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省级层面由山西省工信厅牵头抓总,负责组织协调药物的生产及供应工作,药物费用由山西省财政承担,国控集团山西公司和国药集团山西公司负责在15日前将全部药物送至各县(市、区)接收机构。

“民众可到村卫生室免费领取6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切实满足发热群众用药需求,确保顺利度过疫情流行高峰期。”山西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6/c14739-32600846.html


联系电话

0812-3373399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