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15期

发布时间:

2023/4/21 16:57:49

浏览次数:

24199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3年第15期                               总第478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l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l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认识癌症 全民防癌

l  体检查出的“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

l  2023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和海报揭晓

l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 这些预防措施应牢记


科研动向

l  科学家为肺癌演化绘制“分子画像”

l  科研人员发现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新药

l  Nat Med:禁食或有望降低机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l  145个影响身高的基因确定

l  同济大学:靶向Nodal可有效改善大肠癌治疗

l  开发干细胞药物,泽辉生物完成逾2亿元B轮融资

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米军课题组揭示了乳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l  Theranostics: -177治疗衰老的潜在作用

l  南方医科大学张福建团队揭示了肾损伤后严重急性肾损伤后肾近端小管的再生/修复新靶点

l  新方法可精确控制蛋白质激活过程

l  石墨烯制成迄今最薄心脏植入物

l  身心联系深植于大脑


舆情信息

l  我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三年多同心抗疫的伟大实践与启示②

l  北京地铁不再强制乘客戴口罩,广播词改为“建议”

l  甘肃加强老年慢性病智能管理

l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乳腺癌可防可治 早期筛查很重要

l  北京多措并举治理飞絮问题

l  安徽推出22项举措促医药产业发展

l  71日起,这些品种将列入麻醉和精神药品目录

l  相对生存率提高 监测系统覆盖全国——我国持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

l  “为最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江苏通州居家养老观察

l  我国重要医学成就与医学进展发布

l  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将举行

l  卫生健康经济管理工作要点发布


热点追踪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3-04-1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感染监测数据

  (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12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413日降至2036;检测阳性率202212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413日为1.3%(图1-1)。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12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413日的2.0万。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129日快速上升,12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413日阳性数降至66(阳性率为0.3%)(图1-2)。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一)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12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1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6周(224-46日)的波动增加及平台波动后,近1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413日为30.1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5%(图2-1)。

  (二)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12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1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约6周(224-46日)的波动增加后,近1周开始呈下降趋势,413日为9.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8%(图2-2)。

  (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12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23日后呈低位波动,约6周(224-46日)的波动增加及平台波动后,近1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413日为20.6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5%(图2-3)。

  (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9-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12-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7周(213-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第14周(43-4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为7.3%。(图2-4)。

  2022年第49周(12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7周(213-1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下降至3.4%后小幅反弹(第8周新冠病毒阳性率为5.1%);第9-11周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阳性率分别为3.8%2.7%1.9%),第12-13周(阳性率分别为2.3%2.6%)略有反弹,第14周(43-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与前一周持平(2.6%)。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26-12日)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第10周(36-12日,阳性率为53.2%)后上升趋势明显趋缓,第12周(320-26日,阳性率为55.5%)达阶段高峰后开始下降,第14周(43-9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4.4%(图2-5)。

  三、住院诊疗情况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1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413日下降至3697,较峰值减少了99.8%(图3-1)。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1227日至20231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4日增量明显下降,1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413日下降至5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1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4例)(图3-2)。

  (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413日为0例(图3-3)。47日至4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0例。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2022926日至2023413日,全国共报送4012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4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7.0%)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29.5%)。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6.6%)、DY.411.8%)、BA.5.2.4811.4%)、BA.5.2.498.7%)、DY.18.4%)和DY.35.3%)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0.8%)、BF.7.14.13.0%)、BF.7.14.52.4%)、BF.7.14.42.0%)、BF.7.14.30.3%)、BF.70.3%)等。108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0%)(图4-1)。

  (二)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121日至2023413日,全国共报送3143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0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5.4%)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2.8%)等。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9.2%)、DY.411.9%)、BA.5.2.4811.6%)、DY.18.8%)、DY.35.8%)和BA.5.2.493.6%)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2.2%)、BF.7.14.13.7%)、BF.7.14.52.9%)、BF.7.14.42.4%)、BF.7.14.30.4%)、BF.7.14.20.3%)等(表4-1)。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28例,其中,4BQ.13BQ.1.13BQ.1.1.131BQ.1.1.171BQ.1.1.381BQ.1.1.532BQ.1.1.661BQ.1.1.698BQ.1.22BQ.1.82FB.11DT.21EA.11CH.1.11CH.1.1.11CH.1.1.111XBB4XBB.12XBB.1.11.11XBB.1.1215XBB.1.162XBB.1.16.18XBB.1.17.124XBB.1.19.11XBB.1.2218XBB.1.22.11XBB.1.234XBB.1.241XBB.1.450XBB.1.56XBB.1.5.126XBB.1.5.2321XBB.1.5.241XBB.1.5.361XBB.1.5.52XBB.1.5.72XBB.1.984XBB.1.9.121XBB.1.9.21XBB.1.9.54XBB.2.31XBB.2.3.21XBB.2.42XBB.31EG.12EL.17EM.1

  (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其它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注:根据202346日更新版Pangolin命名系统(version v4.2, pangolin-data version v1.19)划分进化分支。其中,部分BA.5.2.48被进一步细分为DY.1BA.5.2.48.1)、DY.2BA.5.2.48.2)、DY.3BA.5.2.48.3)和DY.4BA.5.2.48.4)等进化分支;部分BF.7.14被进一步细分为BF.7.14.1BF.7.14.2BF.7.14.3BF.7.14.4等进化分支。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4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412.6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47.2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707.1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76.4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90.6%(图5-2)。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8070.9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9.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35.6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316.4万人。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413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7%92.6%(图5-3)。

  注: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202212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老年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老年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摘引网址: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304/t20230415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认识癌症 全民防癌

2023-04-1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4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全民参与防癌抗癌。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治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和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癌症不会传染,但是某些致癌微生物具有传染性

  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全球有16.1%的肿瘤与致病性病原体有关,在发达国家传染性病原体导致的癌症死亡占6%,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了11/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一种细菌,七种病毒和三个大寄生虫。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

  (1)细菌:幽门螺杆菌(HP)。

  (2)七种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和艾滋病病毒(HIV)。

  (3)三种寄生虫: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防癌体检有助癌症早发现

  防癌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最重要的途径。专业的防癌体检是代价最小、痛苦最少、最值得提倡的方法。防癌体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特指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如防肺癌体检,体检时注重肺部CT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

    主要推荐的检查项目包括:

    癌种           检查方法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食管癌/胃癌    上消化道内镜

    结直肠癌      大便隐血试验、结肠镜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联合乳腺超声

    肝癌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甲胎蛋白检测、腹部超声

    子宫颈癌      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 DNA检测

    鼻咽癌        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鼻咽纤维镜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直肠指诊、超声

    甲状腺癌      超声、甲状腺功能

    白血病        血常规、血生化、骨髓穿刺等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yrdgz/202304/t20230417_265360.html

体检查出的“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

2023-04-19    新华网

正值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相关话题成为关注焦点。近些年,不少人在体检中被查出“结节”,一些人还为此提心吊胆,担心有癌变风险。到底什么是结节?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如何防治结节?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结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山西太原市民白先生最近做了一次体检,体检报告显示甲状腺有结节。“一下就懵了,不知道结节是个啥。”白先生找周围人问了一圈,有人说结节没大事儿,十个人里八个有结节,也有人说结节一不小心就是癌,得赶快做手术切了。“好几天心里都不踏实,准备去医院挂号问一问。”

近年来,像白先生这样查出有结节的人不少。近日,美年健康集团发布了其2022年度体检大数据蓝皮书,其中显示,肺结节检出率达54%、甲状腺结节检出率47%、女性乳腺结节检出率为31.5%。爱康集团一份关于武汉市体检人群的健康报告显示,从2019版到2023版报告,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增加了12.77%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了解到,体检报告上的“结节”并不是疾病名称,而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性术语,仅仅代表通过影像检查在身体上看到了“小团块”,而组织增生、炎症、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是造成“小团块”的原因,近年来结节的检出率确实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一现象存在多方面原因。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一些人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晚睡晚起、暴饮暴食、运动不足、睡眠不好等,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使得一些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齐立强说。

大众体检意识增强也是结节检出率提升的重要原因。齐立强说,过去人们大多有了明显症状才去就医,现在随着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体检和癌症早筛,也就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在早期被发现。

此外,检出率提升也与检测水平提高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胸外科主任廉建红说,近年来CTB超等检测仪器的精密度日渐提高,医生的经验也不断增长,使得更小的结节也能被检出。

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

很多人体检发现结节后,会联想到癌症,那么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只有极少数结节会被确诊为癌症,绝大多数时候都无需过于忧虑。一种说法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结节和癌症之间的距离,就像是小学生考虑“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这么远。

记者了解到,包括肾、肝脏、卵巢、子宫在内的各个器官都有可能会发现结节,但实际检查中,有三大结节最为常见,分别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头颈外科主任李德志说,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B超检查下来可能有20%-30%的人会检出大大小小的甲状腺结节,而在这些检出结节的人群中,最终确诊为癌的概率可能在2%-4%,“如果刚开始确诊是良性结节,最后变成恶性的概率是极低的,一般都不用太担心。”

齐立强表示,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2020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42万例,而乳腺结节的检出无法实现完全的统计,但实际来看检出结节的患者最后确诊为癌的比例非常小,可能100个人里有1个或者不到1个。“虽然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但是发病率仍然只有十万分之几十,总体上概率并不高,不需要过于恐慌。”

廉建红表示,随着检查精度的提升,越来越多肺结节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发现,都是比较早期的,没有必要特别紧张,一般在8毫米以下的结节都以随访观察为主,如果大小或者成分有变化再做处理。“现在门诊上,我劝病人不做手术的时间比劝病人做手术的时间还多,其实从结节发展到癌的比例还是很低的,不必要谈结节色变。”

结节不可怕 正确预防和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因其多发性、年轻化,结节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榜,很多人关注到情绪对结节的影响,一些网友留言调侃:“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结节无人替。”

记者了解到,对于结节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很多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生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激素水平、饮食、生活习惯等。多位专家都谈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疾病十分重要。“生活规律、注重睡眠、科学饮食、戒烟戒酒、多多锻炼,让身体和心理都维持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廉建红说。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潜在疾病,便于尽早采取措施。专家们建议,45岁以上成年人应当每年做一次肺部CT检查,最好是薄层CT扫描;4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每两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普通人群最好每年检查一次甲状腺。

结节和肿瘤的治疗应当交给专业人士。李德志等专家表示,一旦体检查出结节,应当首先找一位专业的医生,让医生来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应当如何处理,“该观察的观察,该手术的手术”,在专业指导下开展相应治疗。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9/c14739-32667991.html

2023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和海报揭晓

2023-04-1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425日为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营造预防接种的良好氛围,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确定2023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设计了四款宣传海报,各地可到以下地址自行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8jr0Hjl25RJEXcmSqXCnw,提取码:qezq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yrdgz/202304/t20230419_265436.html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 这些预防措施应牢记

2023-04-20    上观新闻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为轻症,但也有极少患儿会转为重型、危重型。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关于手足口病的健康提示。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强、多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的乙类传染病,每年自3月下旬开始,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进入4月之后,更是春夏高发季节,将一直延续至6月。

今年,上海目前的手足口病情况如何?在新冠、甲流之后,家长和孩子又应该如何面对手足口病的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介绍了其中要点。

孩子不会表达,家长如何尽早发现症状

“前段时间,临床上接诊的甲流患儿比较多,目前趋缓,手足口病患儿也在陆续就诊。每年四五月的春末夏初都是传染病高发季之一,近期上海气温攀升较快,也是导致不少孩子中招的一个原因。”曹清介绍,手足口病和其他传染病类似,大多在校园内传播。它通常是由于如柯萨奇病毒A16CoxA16)、肠道病毒A71EV-A71)等感染而引起的出疹性、传染性疾病,可通过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好发于5岁以下的患儿。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后,患儿可出现发热及皮疹,皮疹呈离心式分布在手、足、口、臀部等部位。

“不少患儿的年龄较小,有时候也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特别关注。”曹清说,普遍情况下,如发现孩子发热,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传染病,“但手足口病和其他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不同,会出现皮疹、疱疹,一开始并不明显,而有些患儿的疱疹出现在咽部、口腔,就会明显不愿喝水、吃饭、流口水增多,说明他们疼痛不适。家长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应高度警惕是否为手足口病。”

她介绍,临床上也有一些没有典型皮疹症状的患儿,这会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因此,CoxA16EV-A71等病原的特异性核酸检测对辅助诊断非常重要。”曹清解释,并非只有手足口病会有出疹性症状,如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以及川崎病等也可能有类似表现,需专业医师诊断后及时治疗。

做好应对:疫苗、手卫生、通风消毒

曹清说,手足口病通常在第35天时最严重,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情况,若不适应及时就医。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为轻症,不必太过紧张,但也有极少患儿会转为重型、危重型,“尤其需要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惊厥或喷射样呕吐,如果有,则说明已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而更严重者则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抗EV药物。但有研究显示,α干扰素喷雾或雾化有不错的疗效。那么,如何在高发季节防患于未然?“首先是接种疫苗。EV-A71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对于5岁以上儿童,暂不推荐接种该疫苗。”她也提醒,对于不少家长关心、担心的甲流感染,则建议在每年910月进行接种,从而应对秋冬季高发,现阶段暂不推荐EV-A71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其次,如果尚未接种疫苗,但已有身边的同学感染,应记住口诀——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患儿的唾液、粪便、呕吐物等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如果在教室内没有做好开窗通风、定期消毒和孩子的个人手卫生等,就会导致感染风险上升。”曹清尤其提到,洗手间等公共场所可用84消毒液等做好重点消毒,孩子应在老师、家长的督促下养成洗手习惯,午睡前后也要做好环境通风。

最后,如果孩子已经感染,至少需要居家隔离两周,勿与其他同学接触,积极对症处理。隔离期内,如果咳嗽变多、精神差、惊厥、频发呕吐、皮疹加重等,应立即就诊。“手足口病解除隔离的条件为:隔离期满且无新发皮疹。因此,如果患儿隔离期满,但仍有新发皮疹或皮疹未全部结痂,建议延长隔离时间。”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420/00/I2NR5SG600388051.html

科研动向

科学家为肺癌演化绘制“分子画像”

2023-04-1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16日电 (记者张梦然)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人类尚缺乏对这一疾病背后生物机制的全面理解。《自然》和《自然·医学》杂志新发表了7篇论文,给出了肺癌如何演化的复合分析,相当于绘制出一幅肺癌演化的“分子画像”,其有助于解释为何有时治疗不再有效,或将为癌症诊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肿瘤是不同类型的癌细胞组成的,每一种都有不同特征,这一所谓肿瘤内异质性,可能驱动肿瘤演化和疾病进展。此次研究是TRACERx(通过治疗追踪癌症演化)项目的一部分,包括了对1600余个肿瘤样本的分析,研究的目标即是确定肿瘤内异质性和临床结局的关系。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查尔斯·斯文顿及其同事此次评估了1644个肿瘤样本,来自421名非小细胞癌(NSCLC,最常见的肺癌)患者的手术或后续跟进。这一队列由Ⅰ、Ⅱ、Ⅲ期患者组成,涵盖NSCLC多种亚型,包括248种肺腺癌。研究团队识别出了与患者结局相关的肿瘤内异质性的基因组稳定性和模式差异。

  在另一项研究中,团队评估了肿瘤为何复发和/或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以及含铂化疗(晚期NSCLC的一种标准疗法)对肿瘤内异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治疗会促进肿瘤演化和异质性。同时发表的其他论文,提供的见解包括展示一种工具,可检测循环肿瘤DNA(临床结局的潜在标志物)的证据,以及识别和预测哪部分肿瘤会成为导致复发的因素。

  研究团队总结说,理解肿瘤的基因组演化,能对确定肿瘤如何及何时复发的因素提供见解,从而改进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的理解,或可在未来改善癌症患者结局。

  癌症,我们对它熟悉,又不熟悉。熟悉的是,癌症患者数量庞大,相关信息经常见诸媒体和网络,甚至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人“中招”。不熟悉的是,我们对各类癌症的发生、扩散机制仍缺乏更深入的认知。目前对癌症的治疗也普遍使用切除或化疗的方法,可谓“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给癌症患者带来莫大痛苦。不得不说,癌症的基础研究领域仍亟待取得更多突破,一些论文或实验室中的成果仍亟待走向应用,以真正为人类抗癌带来福音。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7/c14739-32665885.html

科研人员发现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新药

2023-04-17    科技日报

  新华社讯 中外科研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疗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将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已发表在美国《细胞-代谢》月刊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常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肥胖个体,通常会导致肝脏形成疤痕和发炎。此前研究显示,甘氨酸代谢受损是导致该病的原因之一。针对该病的治疗,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甘氨酸的三肽DT-109

  这项研究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研究发现,DT-109逆转了脂肪堆积,并防止了已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小鼠和灵长类动物肝脏中的疤痕形成。

  这一潜在新药可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第二阶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造成的肝损伤更为持久,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肝硬化现在是肝移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此前虽然已有数百种化合物成功治愈了小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但研究人员表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不能准确模拟所有人类相关疾病,因此不容易进行临床转化。该研究团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经多组学分析研究得以证实,计划未来在临床试验中评估DT-109作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潜在候选药物的效果。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Nat Med:禁食或有望降低机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023-04-15    生物谷

间歇性禁食似乎是一种能改善人类健康,且与卡路里限制(CR, calorie restriction)相当的可替代手段,然而,很少有试验考虑在“禁食”日期间应用进餐时间,这或许就是一个限制。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题为“Intermittent fasting plusearly time-restricted eating versus calorie restriction and standard care inadults at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重点关注一天中早些时间进食的禁食饮食或许是降低机体患2型糖尿病的关键。

文章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种不同过得饮食方式,即有时间限制的间歇性禁食饮食和减少卡路里的饮食方式,研究者旨在观察哪种饮食方式对于易患2型糖尿病的人群更加有力。研究者Leonie Heilbronn教授说道,遵循有时间限制的间歇性禁食饮食模式或许能帮助降低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而在一周内禁食三天的人,只有在这些天中的上午8-12点之间进食,其在6个月后就会表现出比日常低热量饮食人群对葡萄糖的耐受性更强。

遵循间歇性禁食的参与者对于胰岛素或许更加敏感,且相比低热量饮食的参与者而言会经历血液中脂质的大幅下降。当机体中的细胞无法有效对胰岛素产生反应且失去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时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胰岛素主要负责控制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据估计,有近60%2型糖尿病病例都能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延缓或预防。目前在澳大利亚有大约1302型糖尿病患者,且并没有有效的治愈性手段。

文章中,研究人员从南澳招募了200多名参与者加入到了这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中,研究者表示,接受时间限制的间歇性禁食和低热量饮食的参与者或许都会经历类似的体重减轻。Xiao Tong Teong博士说道,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一项相关研究,也是首个评估在进食后机体如何处理和利用葡萄糖的一项研究,餐后葡萄糖也是一个要比空腹测试更好的糖尿病风险指标。

本文研究结果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进食时间和空腹建议或能延长卡路里限制饮食的健康益处,而这独立于体重减轻,或许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是否在稍微长的进食时间内也会带来同样的好处,这或许会使得这种饮食模式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将进食时间的建议与延长禁食时间相结合或许能使得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的成年人在餐后葡萄糖代谢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改善。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64ce667874a.html

145个影响身高的基因确定

2023-04-18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17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细胞基因组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项针对小鼠和人类基因的研究中,精确定位了145个“身高基因”,这些基因能调控儿童生长板中的软骨细胞,有望决定人的身高。

  该研究负责人、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儿科内分泌学家诺拉诺拉·伦塔尔指出,确定与人类身高相关的特定基因极具挑战,因为身高是一种复杂的特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的研究重点是软骨细胞,因为软骨细胞是参与骨骼生长的主要细胞类型,这些细胞决定了每块骨头未来的长度和形状,在被称为生长板的组织区域“繁衍生息”。生长板位于儿童和青少年长骨末端附近。当一个人发育成熟时,这些软骨生长板会“闭合”,并被硬骨取代。

  在最新研究中,伦塔尔团队筛选了6亿个小鼠软骨细胞,以寻找影响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基因。他们使用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敲除”候选基因,以观察当这些基因“缺席”而不再调节软骨细胞时会发生什么。结果他们发现了145个基因,当这些基因被敲除时,会引发小鼠软骨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发育。这些异常生长模式与骨骼发育不良等某些骨骼疾病类似。骨骼发育不良是一组影响婴儿骨骼、关节和软骨发育的遗传疾病,患者通常身材矮小,四肢短小,还有其他症状。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这145个小鼠基因与之前对人类身高进行的大规模遗传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人类身高相关的基因“热点”与控制小鼠软骨细胞生长的145个基因之间存在显著重叠。这意味着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在人类基因组中精确定位了这些基因,它们对身高的影响可能比其他遗传因素更大。

  伦塔尔团队希望这145个基因的鉴定能让骨骼发育不良和其他骨骼疾病患者受益。此外,最新研究还有助于识别可能参与骨骼生长和发育的新基因。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8/c14739-32666967.html

同济大学:靶向Nodal可有效改善大肠癌治疗

2023-04-17    生物谷

大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主要贡献者。被诊断为晚期转移性CRC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尽管已经确定了CRC的新治疗靶点,但由于生物学异质性,CRC转移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来自同济大学的研究者们在Cell Death Di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odal promotescolorectal cancer survival and metastasis through regulating SCD1-mediatedferroptosis resistance”的文章,该研究阐明了NodalCRC发展中的作用,并揭示了一种潜在的基于基因的治疗策略,靶向Nodal以改善CRC治疗。

癌症转移和胚胎干细胞发育之间有类似的癌症特征。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在侵袭性癌症中更频繁地过度表达,这与癌症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是Nodalnodal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超家族,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有关。Nodal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通过激活细胞内Smad2/3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在几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可以看到胚胎形态发生因子(Nodal)的重新表达。到目前为止,关于Nodal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作用的研究仍然有限。铁死亡是CRC进展的关键,CRC是由细胞氧化还原失衡引起的,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

在此,研究者观察到Nodal在体内和体外增强了CRC细胞的增殖率、运动性、侵袭性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值得注意的是,Nodal过表达诱导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并增加了脂质不饱和度。nodal敲低导致CRC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抑制至少部分消除了Nodalo过表达细胞对RSL3诱导的缺铁性贫血的抗性。

从机制上讲,SCD1Smad2/3通路激活转录上调,以响应Nodal过表达。在CRC组织中观察到显著的NodalSCD1上调,并与CRC转移和不良临床结果有关。此外,靶向Nodal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si-Nodal纳米复合物对CRC的进展和转移具有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nodalCRC细胞中重新表达,是CRC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驱动基因,可激活Smad2/3SCD1信号传导。应开发用于靶向Nodal沉默治疗的先进递送载体,也应开发单独使用Nodal抑制剂或与铁死亡抑制剂联合使用的CRC新治疗策略。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c81e6664779.html

开发干细胞药物,泽辉生物完成逾2亿元B轮融资

2023-04-17    网络

417日,泽辉生物(Zephyrm Biotechnologies)宣布完成逾2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建信信托股权投资平台建信(北京)投资基金领投,多家原股东持续跟投,所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多能干细胞药物在肺部疾病、退行性关节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视网膜先天/退行性疾病等多个领域的1~2期注册临床研究、技术平台扩展及工业级细胞生产基地建设等等。

干细胞药物是一类特殊的活细胞创新药物,基于其独特的生物特性,通过植入后的局部微环境分泌不同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促进损伤修复、特定分化细胞替代等不同功能,使其有望在多种重大疾病领域发挥潜力,为传统药物或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疾病提供治疗方案。

泽辉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干细胞药物研发与生产的生物医药公司。该公司授权引入“临床级”人胚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此基础上已建成标准化、现货型、可低成本量产的细胞药物产业化基地,目前已将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疾病等适应症推进到注册性临床(2期),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眼底疾病等多个领域启动临床阶段探索。此外,该公司也在近期开展多个外部合作,与潜在干细胞联用技术/产品进行探索,充分调动人体免疫机能,解决特定疾病需求。

据泽辉生物官网介绍,该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于20196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干细胞药品,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该公司的干细胞药物多次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临床试验批件,针对新冠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冠肺炎相关肺纤维化、半月板损伤、全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据介绍,泽辉生物研发的细胞药物始终坚持即用型策略,在医院通过定制的细胞复苏仪进行细胞解冻复苏,即可配制成细胞注射液完成临床给药,具备临床使用便捷性。

泽辉生物首席医学官贾懿博士表示,此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保证了泽辉生物研发管线按计划持续推进,直接推动功能细胞制剂的适应症管线进入后续确证性临床研究阶段,且奠定了建立具有优势的多能干细胞产品平台的基础。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74de67521b3.htm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米军课题组揭示了乳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3-04-18    生物谷

谷氨酰胺代谢增加是癌症的一个特征。增殖的肿瘤细胞利用谷氨酰胺的碳来产生能量,利用谷氨酰胺的氮来生物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核苷酸和其他分子。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2)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α-KG)之间的可逆转氨作用,在细胞谷氨酰胺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丙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可以进一步转化为γ-氨基丁酸(GABA)。

GABA信号传导在外周器官的细胞分化和增殖以及肿瘤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GABA被证明通过诱导细胞外金属蛋白酶(MMPs)来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而早期研究表明GABA对交感神经驱动的癌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到目前为止,GABA信号如何调节肿瘤转移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者们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delta subunit ofthe GABAA receptor is necessary for the GPT2-promoted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的文章,该研究表明GPT2通过上调GABA激活GABAAR-PKC-CREB信号通路促进癌症转移,提示它是乳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采用创面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乳腺癌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在RNA测序后利用基因本体分析来发现相关的分子功能。在磷蛋白富集后进行质谱分析,以发现相关的转录因子。最重要的是,使用尾静脉模型和乳腺条件Gpt2-/-自发肿瘤小鼠模型来评估Gpt2对乳腺癌症体内转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GPT2过表达增加GABA的含量,并通过激活GABAA受体促进癌症转移。在异种移植和转基因小鼠模型中,δ亚单位GABRD对于GPT2/GABA诱导的乳腺癌症转移是必需的。Gpt2基因敲除可减少基因Gpt2-/-乳腺癌症小鼠的肺转移,并延长荷瘤小鼠的总体生存期。从机制上讲,GPT2诱导的GABAA受体激活通过开启其相关的钙通道来增加Ca2+内流,并且激增的细胞内钙触发PKC-CREB途径激活。活化的转录因子CREB通过上调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如PODXLMMP3MMP9,加速癌症转移。

综上所述,该研究表明GPT2通过增加GABA分泌来激活GABAA受体。钙流入触发的CREB对乳腺癌症转移至关重要,这表明谷氨酰胺代谢调节乳腺癌症转移,GABAA受体是乳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ad8e66656e8.html

Theranostics: -177治疗衰老的潜在作用

2023-04-18    生物谷

尽管在NETTER-1试验中,无进展生存率有了显著改善,但177Lu DOTATATE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仍然是一种非治疗性治疗,延长总生存率的证据有限。最近的研究通过多轮治疗中177Lu的肿瘤摄取差异来解释胰腺肿瘤和小肠肿瘤之间的这些差异。

这些结果不仅表明受肿瘤形态和扩散影响的患者在肿瘤摄取方面存在固有差异,而且表明对每一轮治疗的生物反应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177Lu DOTATATE治疗的生物反应进行直接测量,以解释这些个体的放射生物学差异,并在考虑177Lu的物理辐射剂量和对该辐射剂量的(放射)生物反应的情况下建立剂量-反应关系。

近日,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maging DNA damageresponse by γH2AX in vivo predicts treatmentresponse to Lutetium-177 radioligand therapy and suggests senescence as atherapeutically desirable outcome”的文章,该研究表明衰老在镥-177治疗效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镥-177的放射性核素疗法,如177Lu-DOTATE177Lu-PSMA,尚未建立有效的吸收剂量-反应关系。神经内分泌癌和前列腺癌固有的生物学异质性可能使建立基于队列的剂量反应关系的前景变得不可实现。相反,一种基于个体的方法,监测每个肿瘤内的剂量反应,可以提供监测治疗效果的必要指标。

细胞毒性更强的DNA损伤类型之一是DNA双链断裂(DSB)。作为DNA损伤修复的一部分,一种组蛋白异构体H2A.XDSBs位点周围被ATMATRDNA-PKcs等激酶磷酸化。H2A.XS159磷酸化形式被命名为γH2AX。之前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性标记的修饰抗γH2AX抗体111In抗γH2AX-TAT能够对DNA双链断裂损伤进行成像。

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双同位素SPECT成像策略,以监测177Lu-DOTATE111In-抗γH2AX-TAT之间关系随时间的变化,111In-γH2AX-TAT是一种改良的放射性标记抗体,可在携带大鼠胰腺癌症异种移植物的小鼠中成像DNA双链断裂。在体外和离体肿瘤切片中进一步研究了177Lu-DOTATE暴露后γH2AX病灶、细胞凋亡和衰老的动力学。

结果表明:双同位素SPECT成像可以提供个体化的肿瘤剂量反应,可用于预测镥-177的治疗效果。这种生物剂量计指标似乎取决于衰老诱导的程度,并表明衰老在镥-177治疗效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强调了镥-177治疗衰老的潜在作用,这是体内观察到的治疗成功的持续γH2AX反应的潜在原因,因此有必要作为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潜在理想结果进行进一步研究。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20de67581bd.html

南方医科大学张福建团队揭示了肾损伤后严重急性肾损伤后肾近端小管的再生/修复新靶点

2023-04-18    生物谷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异质性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尿量突然减少和血清肌酐迅速升高,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多变,结果各异。管状上皮的再生潜能取决于损伤的程度。最近有研究支持内源性存活上皮细胞在损伤后补充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PTECs)的作用。

同时,大量研究表明,肾祖细胞存在于成年肾脏中,并参与肾小管损伤的修复过程。然而,专门的祖细胞是否参与受损肾近端小管的再生/修复仍有争议。

近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WT1+ glomerularparietal epithelial progenitors promote renal proximal tubule regenerationafter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一组WT1+ PECs能促进严重急性肾损伤后肾近端小管的再生/修复,并且WT1PECsPTECs中的表达对于严重肾损伤后的肾近端管再生至关重要。

急性肾损伤(AKI)后,哺乳动物肾近端小管可以部分再生。然而,参与肾近端小管再生的细胞仍有待阐明。肾母细胞瘤1WT1)在成人肾脏的肾小球顶上皮细胞(PECs)亚型中表达,目前尚不清楚这些WT1+ PECs是否在AKI后的肾脏再生/修复中发挥作用。

研究者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小鼠模型,研究严重急性肾损伤后肾组织WT1的表达模式。使用Pax8CreERT2WT1fl/fl小鼠产生WT1基因的条件性缺失小鼠,以检查WT1的功能。然后,进行遗传细胞谱系追踪和单细胞RNA测序,以说明WT1+ PECs发展为WT1+近端管状上皮细胞(PTECs)。此外,通过体外克隆原性、直接分化分析和体内移植来揭示这些WT1+ PEC的干细胞样特性。

结果表明,严重AKI后,WT1蛋白在PECsPTECs中的表达增加。PTECsPECsWT1基因的条件性缺失加重了严重急性肾损伤后的肾小管损伤。WT1+ PEC通过瞬间分散的管状细胞阶段发育为WT1+ PTEC,这些WT1+ PE具有特定的干细胞样特性。

综上所述,该研究证明WT1+ PECs作为一种管外祖细胞样细胞,在严重AKI后可以被激活并分化为PTECs。这一新发现的肾脏修复机制可能是对先前存在的肾脏近端小管再生模式的补充。这些肾脏祖细胞的阐明可能为肾脏类器官培养提供潜在的细胞来源,并为肾脏再生医学提供新的策略。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f6ce6665369.html

新方法可精确控制蛋白质激活过程

2023-04-20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417日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使用短暂的闪光将经过化学修饰的蛋白质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性整体。这种名为光激活SpyLigation的新方法可打开通常关闭的蛋白质,让研究人员能够更详细地研究和控制它们。这项技术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了解人体如何运作方面具有潜在用途。

  蛋白质几乎执行着生物学中的每一项关键任务,例如处理DNA、新陈代谢营养物质和抵御感染。蛋白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激活,对各种生物过程都很重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探索能否通过开启和关闭蛋白质功能来治疗疾病。现在,新研究证明,人们可以利用光来激活活细胞内外的蛋白质功能。

  研究人员应用这一新方法控制从日本鳗鱼肌肉中提取的一种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他们将这种蛋白质的非活性片段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类似果冻的凝胶,然后使用激光将这些片段不可逆转地重组成完整的发光蛋白质。通过控制激光的路径,可形成发光蛋白质的精确图案。他们将哈士奇的显微图像蚀刻到凝胶中,还使用激光创建了一只狗的微小发光3D图像。

  研究表明,新方法可激活人体细胞内的蛋白质。3分钟的光照足以打开参与基因组编辑的特定蛋白质。这样的工具有朝一日或用于将基因变化引导到身体的特定区域。类似于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点击化学”,光激活SpyLigation允许修饰的蛋白质在生命系统内相互反应。此外,新方法还允许精确控制这种化学反应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石墨烯制成迄今最薄心脏植入物

2023-04-20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19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美国西北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由石墨烯制成的迄今最薄的心脏植入物。

  这种新的石墨烯植入物在外观上类似于一次性文身贴,厚度不及一根发丝,但仍能像传统心脏起搏器一样发挥作用。与目前的起搏器和植入式除颤器不同,这种新设备可与心脏柔和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检测和治疗心律失常。它薄而柔韧,贴合心脏的细微轮廓,也有足够的弹性和强度,能承受心脏的跳动。

  研究证明,在将该设备植入大鼠模型后,石墨烯“贴纸”可成功地感知不规则的心率,并通过一系列脉冲传递电刺激,而不会限制或改变心脏的自然跳动。此外,这种石墨烯植入物是光学透明的,允许研究人员使用外部光源通过设备记录情况和刺激心脏。

  当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时,就会发生心律失常。严重的情况下,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中风甚至猝死。医生通常使用植入式起搏器和除颤器进行治疗,这些设备可检测到异常的心跳,然后通过电刺激纠正心律。但是,它们不够柔韧灵活,可能会限制心脏的自然跳动,损伤软组织,造成暂时的不适,还可能引起并发症,如肿胀、穿孔、血栓、感染等。

  在筛选了多种材料后,研究人员最终选择了具有优异生物兼容性的“神奇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超强、轻质的结构和高导电性,在高性能电子产品、高强度材料和能源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新的柔软、灵活的石墨烯植入物不仅不“显眼”,而且能直接与心脏紧密无缝地吻合,提供更精确的测量。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20/c14739-32668964.html

身心联系深植于大脑

2023-04-20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身体和思想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观点,不仅仅是一种抽象概念。因为科学家发现,控制运动的人类脑区,可能由两个十分不同的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支持精确运动控制,另一个协调全身运动。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身心状态如何以及为何如此频繁互动。这项研究于1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运动皮层是产生信号指导身体运动的脑区,一直被认为是各特定区域的“地图”,负责启动身体特定区域的运动。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绘制了这一区域的“地图”,他们将该区域阐释为一个所谓的“皮质小人”,沿皮质描绘了从头到脚趾所有的身体部位。但后续研究观察到了不一致之处,对“皮质小人”模型提出了质疑。

  此次为探索人类运动皮层的结构,团队使用各年龄的人们在休息和进行任务(如眨眼、屈膝或吞咽)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他们发现,经典小人结构散布于皮层较薄区域,彼此之间以及与一个特殊网络之间有很强的功能连接,该网络对活动和生理控制、唤醒、错误相关活动和疼痛十分重要。这些散布区域被发现不特定于某一运动,在行动规划(手脚协调)和身体轴向运动(如腹部和眉毛)中协同激活。

  团队提出,运动皮质是由两个综合行为控制系统组成的:一个广为人知的系统由影响特定对象的回路组成,控制特定肢体部分如手指、脚趾和舌头的精准、单独运动(说话或操纵物体所需的那种灵巧动作);而第二种综合的输出系统,称为躯体感觉—认知活动网络,被发现对于整合目标和生理学更为重要。

  通过呼吸练习让身体平静下来,思想也会平静下来。这类做法对焦虑症患者确实有帮助,但之前还没有太多科学证据证明它是如何起作用的。新研究帮助人们找到了联系。同理,该成果还有助于解释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例如为什么焦虑会让一些人想要来回走动,为什么刺激调节消化和心率等内部器官功能的迷走神经就可缓解抑郁,以及为什么经常锻炼的人会说,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变得积极了。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20/c14739-32668968.html

舆情信息

我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三年多同心抗疫的伟大实践与启示②

2023-04-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世纪疫情,大战大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交出了一份非凡的抗疫答卷。回望3年多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不变价值追求,始终是我国疫情防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我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最真实的写照。

  生命重于泰山。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这是铿锵有力的承诺,也是坚定不移的行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期间,4.26万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800余万件防护服、超过7万台医疗救治设备紧急调度,为了生命,八方驰援;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放弃,为了生命,我们全力以赴;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为了生命,我们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各项工作细而又细、政策措施实而又实,构筑起“保健康、防重症”的坚实防线……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城市人口密度普遍偏高,人员流动频繁,人均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重症救治资源数量均低于发达国家,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3年多来,我们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方面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努力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我们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急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3年多来,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数据最有说服力: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3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把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作为必须守好的底线,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确保“粮袋子”“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我们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稳住经营主体;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在保护了亿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给出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答卷。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3年多来,中国尽己所能助力各国抗击疫情,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到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再到以自身开放合作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不仅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也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理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受住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3年多同心抗疫,成绩有目共睹,历史必将铭记。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7/c14739-32665841.html

北京地铁不再强制乘客戴口罩,广播词改为“建议”

2023-04-17    北京日报

近期,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北京地铁站内佩戴口罩的提示标语被工作人员撕除。

记者从北京地铁了解到,目前地铁针对进站乘客已经没有佩戴口罩的强制性要求,但仍旧建议乘客在搭乘地铁过程中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

在相关措施调整之后,北京地铁安检也已经取消了对乘客佩戴口罩的检查,即使乘客进站时未佩戴口罩,也能进站乘车。不过绝大多数乘客仍旧选择佩戴好口罩。同时,车站的工作人员仍在按照相关要求,在岗时保持佩戴口罩。

记者注意到,在相关防疫提示标语被撤下的同时,北京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的广播词也同步进行了更改。在北京地铁8号线列车内,列车在报站结束之后仍会播放防疫提示广播。不过,广播词已从此前“请您全程佩戴好口罩”,更改为“建议您全程佩戴好口罩”。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WeS39y6dF

甘肃加强老年慢性病智能管理

2023-04-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兰州416日电  (记者银燕)记者近日获悉:2022年,甘肃将人工智能老年慢病管理信息平台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全面投入基层健康管理和诊疗,全面辅助基层医生开展老年人慢性“四病”筛查和健康管理服务。

  截至目前,人工智能老年慢病管理信息平台已覆盖甘肃省86个县(市、区)、1.9万个基层医疗机构,已服务慢病患者超过350万人。甘肃全省高血压规范管理率从51%提升至71%,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从52%提升至68%,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率提升至91%,在管脑卒中患者规范随访率提升至95%2022年,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累计提供人工智能辅诊2667万余次。

  与此同时,为补齐短板,2023年甘肃省将重点提升86家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通过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2.4亿元,省级财政新增预算安排1.04亿元,共计投入3.44亿元,为86个县医院各补助400万元,在全省86个县(市、区)各选择1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每家医院新增重症救治床位10张。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7/c14739-32665857.html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乳腺癌可防可治 早期筛查很重要

2023-04-17    人民网

20234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42万例,发病高峰在4555岁。

“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王红霞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典型症状及体征表现为,乳房区域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目前乳腺癌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通过控制高危因素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王红霞表示,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5岁、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不孕及初次生育年龄晚于30岁等,都可能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属于乳腺癌高危因素。此外,遗传因素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如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一些基因突变也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另外,生活方式与乳腺癌的发病也有一定关联,如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等,均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疾病,恶变的可能性很小,不需要过度恐慌,但不典型增生等乳腺高危病变会有恶变为乳腺癌的可能。”王红霞说。

“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早期筛查很重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陈健华介绍,乳腺癌筛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措施。通过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建议3564岁女性至少每23年进行一次乳腺癌筛查。高风险人群可适当增加筛查频率。乳腺癌筛查项目包括乳腺体检、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如果初筛结果异常后续可能还需要接受乳腺X线检查、乳腺活检及组织病理检查等。

“同时,女性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乳腺自我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发现乳腺问题。乳腺自我检查方法为,在镜子前站立,双手下垂,观察乳房大小、形态、轮廓、皮肤、颜色等有无异样。一手抬起,一手并拢除拇指外其余4指,由内向外以画圈的方式滑动触摸乳房,检查有无肿块、硬结。按压检查乳房外侧至腋窝,检查有无肿块。压迫乳晕,看是否有液体排出。如果有发红的液体溢出,需要高度警惕。建议绝经前女性,每月月经来潮后第714天进行一次乳腺自我检查,绝经女性则可随时自检。触摸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陈健华强调,对于普通人群来讲,乳腺自我检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专业的乳腺癌筛查才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如何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陈健华建议,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少荤清淡,增加粗粮及高纤维素的摄入,少食高油、高脂、高糖食物,粗细粮搭配,维持好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管理好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积极治疗不典型增生等乳腺高危病变。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7/c14739-32666502.html

北京多措并举治理飞絮问题

2023-04-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417日电  (记者贺勇)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北京已进入杨柳飞絮高发期,全市将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通过多种措施开展精准治理,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为了从源头解决困扰市民的飞絮问题,北京正繁育和推广不飞絮的杨柳雄株,同时,在绿地日常养护中,把杨柳雌株作为优先修剪、间伐的主体,并结合园林绿化工程,对现有老、残、病等杨柳雌株逐步更新改造,以从根本上减少飞絮总量。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8/c14739-32666866.html

安徽推出22项举措促医药产业发展

2023-04-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合肥417日电  (记者李俊杰)近日,安徽省药监局印发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提升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明确“实施‘药安’品质提升行动、优化审批流程、降低涉企注册收费”等22项具体举措,助力该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将持续开展“药企政策我来答”“药械创新我来帮”等活动,打造药监窗口“帮办服务”品牌;建立企业诉求线上线下“一口”受理、交办分办、限时办理、监督评价闭环体系;启动“百名专家助药企”活动,持续开展“百人访千企、纾困解难题”主题活动、“为民惠企”恳谈会和若干场次服务发展征询意见座谈会,积极对接帮扶企业。

  安徽省将出台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许可现场验收标准,提前谋划药品批发企业换证工作;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规定,落实涉企注册收费实施优惠政策;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药品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8/c14739-32666864.html

71日起,这些品种将列入麻醉和精神药品目录

2023-04-18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18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将奥赛利定等品种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自202371日起施行。

公告如下:

一、 将奥赛利定列入麻醉药品目录。

二、 将苏沃雷生、吡仑帕奈、依他佐辛、曲马多复方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三、 将每剂量单位含氢可酮碱大于5毫克,且不含其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复方口服固体制剂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目录。

四、 将每剂量单位含氢可酮碱不超过5毫克,且不含其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复方口服固体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8/c14739-32667436.html

相对生存率提高 监测系统覆盖全国——我国持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

2023-04-19    新华网

我国癌症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较十年前有极大提高,但城乡存在差异;建成覆盖全国的肿瘤监测系统,持续推进全人群预防与早诊早治;规范化诊疗技术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疗机构探索治疗新模式……

415日至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自疾控机构和临床一线的数据显示,我国持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癌症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癌症生存率显著提高 但城乡存在差异

“近年来,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介绍,医学上常采用“5年生存率”来评价癌症的防治效果,目前我国癌症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达40.5%,这一关键数据较十年前的30.9%大幅提高。

中国疾控中心全国死因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上升至88.46%,其中恶性肿瘤所占构成比为27.23%,位居第一。

专家认为,应重点关注我国农村地区癌症发病增幅较快的问题。当前,我国癌症发病情况城乡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均衡。在部分农村地区,包括胃癌、食管癌在内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是城市地区的数倍。

注重预防早筛 开展防癌体检与肿瘤登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根治。

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将癌症防治行动列为健康中国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

定期开展全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建设覆盖全国的肿瘤登记项目点和死因监测系统、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广与癌症防治明确相关的疫苗接种……秉承“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我国疾控系统从肿瘤数据监测、防癌抗癌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等方面开展工作,推进医防融合、防治结合。

目前,我国防治的重点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

专家提醒,个人应高度重视防癌体检的早发现作用。防癌体检特指由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例如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癌症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努力,更要靠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 探索新型治疗模式

规范化治疗是基于长期临床治疗工作的科学总结,与肿瘤患者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息息相关。“接受规范化诊疗”是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十大癌症防治建议之一。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提出以肿瘤规范化诊疗作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特定癌种的治疗达到同质化。国家癌症中心针对我国部分高发癌症制定了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系列指南和标准,继续扩大癌症规范化诊疗覆盖面。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一些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型方式通常无需预处理,输液时间更短。部分医疗机构在提升肿瘤诊疗水平的同时,探索实施日间化疗模式。

“之前接受化疗,必须要住院,有时候床位紧张,就特别担心住不上院,治疗就得后延。现在躺在椅子上,输液3小时就能够完成。”6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刘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日间化疗区告诉记者,能够实现当天输液当天回家的新型日间化疗模式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极大方便。

日间化疗是一种人性化肿瘤医疗服务模式,在确保规范性的前提下,凸显“短、平、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肺部肿瘤专家王俊表示,肿瘤患者往往治疗周期长、体质较弱,医院建立日间化疗区,就是要设身处地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安全的救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9/c14739-32667978.html

 “为最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江苏通州居家养老观察

2023-04-19    新华网

记者日前见到喻祝群时,她正在为80岁的何慧清洗灶具,何慧老人则在身后笑眯眯地看着。此前,喻祝群已经帮老人洗好被单并晾晒起来。

53岁的喻祝群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养老服务站的一位助老员,提供助洁、助浴、助餐、助医等“九助”服务。喻祝群和她的同事们,是当地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20198月,通州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正式实施。目前,全区已由第三方公司招录380名助老员,多为40岁到65岁之间的女性。助老员服务全区5.6万多人,其中,80周岁及以上服务对象5.1万多人;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7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重点优抚对象等8类老人5400多人。

通州区东社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务局工作人员王云龙介绍,助老员对80周岁及以上服务对象每月服务1次,对8类老人每月服务2次,每次都是1.5小时。“助老员的费用由通州区财政局支付,工资水平与服务情况挂钩,服务人次越多、时间越长、满意度越高,工资就越高。”

“我昨天就打电话给何阿姨,请她提前安排好今天我要做的活计。”喻祝群说,何慧的丈夫卧病在床,老两口都是“五保”老人。当天,喻祝群要在何慧家忙足3小时,“陪老人散步,跟他们聊天,都是我们的服务内容。做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由于自己身体不好、丈夫卧床,何慧在门前的菜地种了大蒜、豌豆,平时很少出门。“她经常帮我们买药,到银行取钱,挺好的。”对喻祝群的服务,何慧很满意,“我们现在还不想去敬老院,那边管吃管住,但在家里更自由。”

61岁的纪红娟是通州区十总镇养老服务站的助老员,每天要为六七位“五保户”、失能老人服务。记者见到她时,她刚结束对一名87岁重度失能老人的服务,骑着电瓶车赶到附近的“五保户”陶云家。

进门之前,纪红娟用手机与陶云合影,将照片上传服务云“签入”;服务结束,她同样要上传照片“签出”。这是公司的考核需要。纪红娟和陶云彼此已经相熟,服务中二人谈天说地。“助老员手上要勤快,眼里要有活,还要有爱心,才能让老人满意。”纪红娟说。

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到位,通州区民政局还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每月抽取1%的服务对象进行回访、评估,评估结果与费用结算直接挂钩。纪红娟每月服务约170人次,月收入四五千元。

“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老人。如果我们的付出确实能给老人带来帮助,还是很值得的。”纪红娟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19/c14739-32667987.html

我国重要医学成就与医学进展发布

2023-04-20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高翠峰)“发明血浆DNA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创立序贯通气新疗法及急性肺损伤干预新策略、创建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入选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上述消息。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王健伟表示,这些成就是本世纪我国完成的,具备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的,在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人民卫生健康重大需求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且得到国内外充分认可的重大科技成果。

  会上,31项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同期发布。其中,临床医学领域有7项,口腔医学领域有4项,基础医学与生物学领域有8项,药学领域有2项,卫生健康与环境领域有5项,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领域有5项。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3/0420/489008.html

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将举行

2023-04-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419日电  (李洋、王小丫)记者从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开幕式将于425日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活动将持续至今年8月。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联合主办,共设置柔力球、气排球、健身球操、持杖健走、广场舞等14个项目,预计将有来自各地的近万名老年体育爱好者参加。

  该大会每4年举办一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组委会副主任雷军表示,活动注重科学健身引导,倡导文明交流,向全国老年人传递“我参与、我快乐、我健康、我幸福”的理念,并设置体育道德风尚奖。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420/c14739-32668916.html

卫生健康经济管理工作要点发布

2023-04-20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高艳坤)近日,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经济管理工作要点。

  第一,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救治保障工作。研究完善经济保障政策,着力提升防控救治能力。紧盯疫情发展态势,科学测算医用物资需求。

  第二,不断完善深化医改经济政策。推动建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保障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支持健康中国建设、“一老一幼”等重大任务落实;推进行业内部价格管理,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监测工作;利用阶段性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做好卫生健康领域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工作。

  第三,加强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力度。紧盯经济和财政收支形势,加强财政支持项目研究和储备,积极争取投入。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强化部门预算收入统筹管理,加强对非财政拨款资金预算编制、项目管理、收支管理等,盘活各类存量资源;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作用。

  第四,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成立委财会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卫生健康行业落实财会监督工作各项要求的督促指导;加强对委预算单位(含委本级)的财会监督。组织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和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

  第五,推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聚焦公立医院重点难点问题,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引导公立医院建立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注重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保障平稳有序;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第六,进一步优化资源资产配置使用效益。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更加注重医防协调、优质扩容、能力提升和均衡布局;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强化国有资产安全管理;建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做好进博会有关工作。

  第七,聚焦监督主责,健全审计长效机制。持续完善行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流程标准化建设,夯实现场审计、底稿审核、报告审签等质控工作,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巡查和突击抽查,加强对项目监管中心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健全完善“三位一体”监督协作机制,加强与财会监督协同,促进绩效评价、内部控制、资产、政府采购等监督检查成果运用。

  第八,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指导各地健全完善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工作;鼓励各地加大对脱贫地区,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全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深化产业、消费、党建和行业帮扶措施,持续加大对定点县的帮扶力度;统筹做好对口支援和支持西部大开发、边境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特殊区域发展工作。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3/0420/489009.html


联系电话

0812-3373399

周一至周五 9:00-17:00